【商報時評】打擊網騙 促數字經濟發展-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商報時評】打擊網騙 促數字經濟發展

2023-08-22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評論員  林松年

香港網購騙案近年呈上升趨勢,單是今年上半年警方已接獲4872宗個案,按年激增23%,損失金額逾9410萬元,升1.6倍,這已經引起社會高度關注。為加強打擊同類騙案,警方將與金管局和銀行業界合作,年底推出第一階段「可疑指標警示機制」,讓「轉數快」平台和警方「防騙視伏器」資料庫連接,協助市民在轉帳時識別詐騙風險。此舉非常有必要,因為這既有助保障消費者權益,也有助推動電子支付和數字經濟進一步健康發展。

「轉數快」平台是金管局在2018年推出的支付金融基建,用來接通各家銀行和儲值支付營運商,讓個人或機構直接進行實時轉帳。由於具備簡單易用、即時到帳、全天候運作、支持港元和人民幣等優勢,再加上過去幾年疫情環境帶動網購熱潮,「轉數快」自然深受市民歡迎。據負責營運的香港銀行同業結算有限公司統計,截至今年7月底,「轉數快」累計登記賬戶逾1260萬,其中今年首7個月更是激增逾110萬個新登記!

與其他金融科技一樣,「轉數快」在帶來方便的同時,也產生不少安全隱患。據警方數據,網上騙案由去年每20分鐘一宗,惡化到今年上半年每14分鐘便有一宗,當中網上購物騙案更是佔了網上騙案三分之一。通常騙徒會假扮賣家在網絡平台出售貨品,並在收取款項後失聯或封鎖買方賬戶。騙案金額往往相當驚人,例如一名女子在網上與騙徒商談購買寵物後,被騙去價值600萬元的虛擬資產;受害人也不一定是成年人,例如有位11歲幼童在一個知名社交平台上購買兩張演唱會門票,結果被騙走6400元。這些案例只屬冰山一角,總之稍一不慎便會淪為網購騙案受害人。

客觀而言,要徹底根治網購騙案確有一定難度——雖然「轉數快」是實名登記,但不等同「零風險」,因為部分境外身份證或護照也可登記「轉數快」賬戶。在此情況下,市民在網購付款之前,應查證賣家背景,特別是收款帳號不是公司名義的銀行賬戶,而是個人名義的收款帳號時,尤其要小心;市民亦應光顧信譽良好的賣家,盡量選擇當面交收。另一方面,網絡平台要積極配合警方執法行動,即時凍結懷疑詐騙賬戶或移除帖文,這樣多管齊下,相信可以比較有效保障消費者權益。另外,包括警方在內的有關機構,應加強網絡安全宣傳教育。這次推出的警示機制也是及時的,面對半年內接獲近5000宗網購騙案的嚴重情況,加強整頓更是迫不及待,大有必要。

展望未來,香港一定要走全面發展數字經濟之路。去年6月,政府成立「數字化經濟發展委員會」,旨在聚焦加快和引領相關方面的發展,為香港未來經濟持續升級轉型奠定良好基礎。與此同時,隨着市民踴躍使用電子消費券,加上支付寶香港、八達通、Tap & Go「拍住賞」和WeChat Pay HK等儲值支付營運商積極配合,香港電子支付業務正在快速發展。各方持續提高網上安全意識,警方千方百計打擊網購騙案,對維護電子支付和數字經濟發展的法治化環境,確保安全至關重要。

[责任编辑:郑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