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評】應對風災得宜 還需居安思危-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建評】應對風災得宜 還需居安思危

2023-09-08
来源:香港商報

 立法會議員 陳恒鑌

 上周末本港受到超強颱風「蘇拉」正面吹襲,天文台更於時隔五年後,再度發出十號颶風信號。儘管「蘇拉」中心風力遠較2018年造成廣泛破壞的颱風「山竹」更強,但在政府各部門、社會各界及市民同心協力下,香港總算安然渡過今次風災,當中政府啟動新的應急機制及迅速善後措施應記一功。在新應急機制下,由政務司司長主持的督導委員會提早開展跨部門的統籌及協調,確保各部門能及早做好防災部署,將風災災害及破壞程度盡量減低,至於在特首批准後首次啟動的「全政府動員」,亦迅速開展災後善後工作,協助社會恢復正常運作、讓市民重過正常生活。

 「蘇拉」威脅不及「山竹」

 一如既往,筆者與地區服務團隊在天文台改發較低颱風信號後,也進入社區了解情況。而是次不論是臨時庇護中心的運作、塌樹及雜物的清理,以至路面交通的恢復也相當順暢,這反映政府在應對風災的能力及效率已明顯提升。而地區人士及市民亦普遍稱許政府人員的表現,凡涉及應災及善後的需要,基本上也能在短時間內獲得回應及處理。事實上,不同部門及機構包括天文台、紀律部隊、渠務署、運輸署、民政總署、公共服務機構及機場等政府及公共機構的人員,在風暴之下緊守崗位、繼續執勤,為社會提供緊急服務並迅速開展善後,實值得社會各界致敬。

 雖然政府的應急機制順利通過考驗,但氣候變化令極端天氣變得頻密,曾經的「百年一遇」,未來可能變為「生活日常」。事實上,「蘇拉」的風力雖然遠高於「山竹」,但進襲路徑卻有所不同,對香港的實際威脅及破壞反而不及「山竹」。舉例而言,「山竹」過後,當局共接獲60800宗塌樹報告,而是次「蘇拉」當局僅收到約3700宗的塌樹報告,可見單是善後工作的考驗,「蘇拉」尚未帶來「極限施壓」。此外,「山竹」過後翌日即為工作日,但「蘇拉」過後則是休息日,對迅速恢復道路交通,應付龐大通勤需求的壓力亦有所不同。最後,天文台原預測「蘇拉」最接近香港時,會遇上天文大潮繼而觸發嚴重的風暴潮,但最終由於「蘇拉」的路徑及迫近本港的時間有所偏離,風暴潮的猛烈程度大為減退,未對低窪地帶的防禦工事造成嚴峻挑戰。由此可見,政府的應急機制雖然通過了「蘇拉級」的考驗,卻未知能否抵禦「山竹級」的挑戰。

 這次香港能安然渡過風災,無疑得力於應災防禦機制的有效運作,但亦帶有少許「天時」及「地利」的因素。不過,天災無常亦無情,下一次未必遇上「天時」相助,故政府應時刻居安思危,檢討是次應災經驗,並完善應急機制及善後措施,方能保障社會及公眾安全。

[责任编辑:杨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