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時評】用好香港優勢 建成國際慈善中心-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商報時評】用好香港優勢 建成國際慈善中心

2023-09-12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昨起一連兩日舉辦香港國際慈善論壇,近70位相關知名演講嘉賓和1600名來自內地和海外的參與者,在「攜手公益 普惠社群」的主題下,一起探討如何透過公益慈善事業推動變革,以更平等方式惠澤社群,可謂一場慈善的盛會。行政長官李家超致辭時表示,為打造香港成為更好的城市,慈善活動是不可缺少的,政府必將繼續推動跨界合作,鼓勵各界共同應對社會問題,將香港建成一個國際慈善中心。

長期以來,很多人誤以為香港是一個非常冷淡、「搵錢」至上的國際金融中心。真相恰好相反,這裏的慈善風氣十分濃厚——根據政府資料,香港獲豁免繳稅的慈善團體有約一萬個;在2020至2021課稅年度,利得稅(向慈善團體捐款的商業機構)和薪俸稅(向慈善團體捐款的個人)項下獲扣除的認可慈善捐款,分別多達5.6億美元和10億美元。就以最近情況為例,香港經歷百年一遇的雨災後,可以看到大批公務員、社區領袖、關愛隊和其他非政府組織人員都站出來,向受影響的市民紛紛伸出援手。這些客觀事實充分證明,香港人深具慈善精神,香港社會絕不冷淡。

只不過,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大都會,單是保持慈善精神是不夠的,還要在本地、區域和全球層面推廣公益慈善的領先思維,為解決全人類面臨的各種難題積極發揮作用。

這次舉辦國際慈善論壇,讓業界領袖和公益慈善家分享經驗、互相借鑑,便是一個值得支持的活動。論壇一個焦點是,馬會承諾撥款不少於50億港元,建立一個立足東方、面向國際,集「智慧、善款、行動」於一身的公益慈善研究院,通過向業界提供可靠公益慈善知識、向頂尖大學就公益慈善議題進行研究提供資助等方式,促進社會變革,除舊布新,過程中也為香港成為國際慈善中心創造動力。

當然,要將香港發展成為國際慈善中心的潛力釋放出來,舉辦論壇和成立研究院只是其中兩招,更關鍵的是充分把握和引領國際慈善潮流。李家超在致辭時,提及越來越多全球家族辦公室正在創建慈善基金會以促進社會進步。顯而易見的是,要將這個趨勢和建設國際慈善中心聯繫起來,需要充分條件和穩固基礎,恰好香港在這方面具備明顯優勢——作為一個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我們具備一切必要的軟硬件,可向國際級慈善家提供優質金融、法律和諮詢服務,協助他們管理好財富,更好調配慈善資金,將資源投放在最具效益的社會項目上。現在香港需要做的是,加快完善相關監管架構,全力支援慈善事業發展,如此則不單有助進一步昇華香港的慈善精神,推廣慈善文化,推進慈善事業進步,不僅本地民眾得益,甚至讓亞洲乃至世界人民受惠。

二十一世紀面臨教育鴻溝、醫療公平、人口高齡化、貧富懸殊等社會難題,不同國家和地區均希望加強慈善,為解難題貢獻力量和智慧。香港既有慈善風氣,也有推動慈善發展的種種軟硬件基礎條件,大可勇立潮頭,發揮優勢,為全球慈善發揮更大作用。香港商報評論員 林松年

頂圖:中新社資料圖。


[责任编辑:林铿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