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新創大型舞蹈詩《廿四節氣》以舞蹈回歸自然-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文化 > 副刊

【文藝】新創大型舞蹈詩《廿四節氣》以舞蹈回歸自然

2023-09-15
来源:香港商報副刊

   廿四節氣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是古人智慧的結晶,也是今年香港舞蹈團開季演出的舞劇名字。由9月29日至10月1日假沙田大會堂上演的《廿四節氣》由舞團藝術總監楊雲濤編創,以舞蹈體現季節的循環、生命的律動,同時融入香氣體驗及光影藝術,在石屎森林中打造大自然的劇場。沉浸式元素雖顯巧思,但舞蹈怎樣呈現二十四節氣縹緲的意境?記者專訪楊雲濤,了解舞劇的創作理念,如何讓觀眾從都市生活中喘息片刻,重回自然。

MTXX_MH20230904_125522713.jpg

舞團藝術總監楊雲濤為是次演出的導演及編舞。

   新舞季以「重生‧達境」為主題,充滿希望和抱負。楊雲濤表示,主題呈現了舞團未來創作的藝術哲思。「作為藝術工作者,過去幾年疫情給予我思考的空間,反思自己應該以什麼心態去面對不斷變遷的世界。舞蹈是身體最自然的表達形式,如今社會重回正軌,我希望以新的舞季寄語人們,不要忘記善待自己的身體,才能從疫情的陰霾中復蘇,獲得重生。」對楊雲濤來說,人的生命離不開大自然,因此他希望透過舞蹈探討人應如何與大自然共處。中國文化的二十四節氣成為了他的靈感泉源。「它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對自然的深刻理解。雖然農業社會時代已過,但二十四節氣仍留存於現代人的意識中,是中國標誌性的文化符號。即便如今人們離大自然越來越遠,二十四節氣證明着人與自然脫不了關係。」

MTXX_MH20230904_125649070.jpg

楊雲濤表示希望作品能啟發觀眾對人與自然的反思。

   二十四節氣確實與現代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無論節日慶典,還是三餐五穀都有它的蹤影。楊雲濤指,《廿四節氣》關注的不是「節」,而是「氣」:「作品從大自然吸取靈感,並不是以人文角度去看節氣。譬如清明,既是節日,又是氣候,但作品呈現的不是掃墓祭祖的習俗,而是大地回春,花草萌芽的景象。」舞蹈將焦點放在清明時節天明地潔的氣候上,擺脫人們對其的陰沉聯想。「清明給我的感覺是充滿青春活力的,是少男少女聯誼的時節。我希望舞蹈能為觀眾帶來春意盎然的感覺,讓他們重回盛放的年齡。」

IMG-20230905-WA0002.jpg

作品由舞團團員演出,並特邀北京亞彬舞影工作室的舞者何發興和陳美伊參演。(圖片由香港舞蹈團提供)

熒幕擷取畫面 (27).png

作品中的白露舞蹈以小見大,透過一滴露水的形象帶出秋意漸寒的意境。(圖片由香港舞蹈團提供)

   如此浪漫的想像,如何以舞蹈呈現?對此,楊雲濤表示:「舞蹈是抽象的,正能恰如其分地帶出二十四節氣抽象的意境。」他解釋,作品中的舞蹈引用了自然景象,如在清明的舞蹈中融入柳樹的意象、秋分中融入落葉的意象、寒露中融入風的意象等。記者參觀了寒露的排練,音樂徐徐響起,舞者手中白絲巾輕輕垂在身旁,伴隨着他們緩慢而平穩的腳步,猶如深秋悄無聲息的寒意,慢慢迫近。隨着旋律漸漸激昂,「寒意」變成「寒風」,白絲巾漫天飛揚,舞者彷彿化身豪邁的詩人,揮舞着冰冷的毛筆,要將世界化白。「舞蹈本身不需要情節的輔助。」楊雲濤說道。「故事的框架會限制想像空間。我不希望把話說白,將觀眾引向同一個思考方式。」他認為舞蹈的留白之處,觀眾能用自己的感受填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番體會,才是最有趣的。

MTXX_MH20230904_124455535.jpg

寒露的舞蹈高潮迭起,舞者的白絲巾在空中搖曳,如凜冽秋風。

   是次演出除了在音樂、服裝設計方面特邀韓國藝術家製作,還融合香氣、影像等多感官元素,意在為觀眾帶來不一般的體驗。「舞團與美容品牌Aesop合作,調配了融合泥土、木香、草香等的香氣,在部分時間融入演出。我希望能透過這些大自然的味道,讓觀眾彷彿置身於自然中,喚醒他們心中與大自然的聯繫。」楊雲濤說道。舞團並邀得台灣數碼影像設計師林經堯為表演加入影像。他透過生成式藝術模擬萬物生長的規律,創作出變幻莫測的影像,展現自然界的無常與生命力。除了加入沉浸式元素,演出的服裝亦經精心設計。舞團邀請了韓國設計師閔天泓為作品設計服裝,他表示,服裝以生命的循環為靈感,將會放大舞蹈的美感,將舞者的動作線條延長,使舞者所表達的細節更為深刻。雖然排練過程中舞者並沒穿着舞台服裝,記者未能先睹為快,但楊雲濤表示,服裝設計精良,甚至能撇開舞蹈單獨欣賞,讓人期待。(記者:Ruth、攝影:馮瀚文)

IMG-20230905-WA0001.jpg

舞團特邀來自韓國的設計師閔天泓為舞蹈員設計服裝。(圖片由香港舞蹈團提供)

 

《廿四節氣》演出詳情

日期:9月29至10月1日

時間:晚上7:45(9月29至30日)、下午3:00(9月30日至10月1日)

地點:沙田大會堂演奏廳

門票:HK$80至HK$380

門票現於城市售票網與大麥網公開發售

[责任编辑: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