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時評】走出財赤之道:拼經濟謀發展-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商報時評】走出財赤之道:拼經濟謀發展

2023-10-28
来源:香港商報

    為了促進股市流動性,施政報告提出下調股票印花稅,又因應樓市交投減少、樓價調整,故在需求管理措施方面「減辣」;然而,做法令坊間質疑影響政府稅收,擔心財赤可能擴大。昨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便指,受累外圍環境欠佳,本港經濟復蘇較想像中慢,賣地收入和印花稅減少,估計今年赤字比原本預算高,可能超過1000億元。如何是好?其實,增加稅收不僅加稅一途,只要經濟向好、把餅造大,即使稅率不變以至降低,庫房收入也會水漲船高。施政報告所強調的拼經濟、謀發展,正是走出財赤的最佳辦法。

    先是世紀疫症,然後息口回升,兩者均對經濟及財政構成壓力,香港如是,其他地方亦然。譬如美國,繼去年財赤升至相當於GDP的5.4%之後,今年料進一步增至6.3%;影響所及,不單債務上限一再調高,迄今也未走出因預算案爭議而衍生的政府停擺危機。英國方面,去年財赤率達5%,截至今年7月的財赤規模再按年增加20%,負債率且突破了100%大關;早前,當局便因成本考慮取消連接倫敦至中部的HS2高鐵項目,並在高通脹下透過凍結入息稅門檻而變相加稅。香港的逆周期刺激經濟措施,難免會推高開支甚而財赤;所不同是,香港一直秉持量入為出的理財哲學,經濟好時積穀防饑,經濟逆轉便可開倉,超低債務亦提供了政策彈性。正如陳茂波所言,財政儲備足夠支持挺過經濟低潮;到了經濟上升周期,入息就會再增,故短期內有條件在稅收上按兵不動。

    的確,經濟向好,稅收自然增加;施政報告便提出大量措施,推動香港經濟更上層樓。圍繞「八大中心」有多項新措出台,例如:關於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就會新成立「新型工業發展辦公室」,以產業導向為原則推進「新型工業化」;又如國際貿易中心,亦會配合「一帶一路」建設拓展東盟、中東、中亞、非洲等市場;至於國際金融中心,除下調印花稅外,亦正研究多項措施促進股市流動性,和進一步聯繫國內外市場和投資者。去年施政報告所提搶企業、搶人才,迄今計劃來港或在港擴充業務的新投資,已涉約300億元,提供1萬個就業機會,而截至9月底各項人才計劃也吸引約16萬宗申請,其中約6萬人已經抵港。今年兩者均再下一城,一方面發展「總部經濟」吸引來港設立總部或分部,另一方面亦將成立「人才服務辦公室」為來港人才提供支援跟進服務,及擴大「高才通」大學名單和放寬越南等新興市場國家來港就業簽證,還會落實「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

    2003年香港曾現巨額財赤,但隨着經濟復蘇很快恢復財盈,就連2009年經濟衰退時也因財政穩固而沒見紅。這段時間香港跟其他地方類同,在經濟和財政上面對嚴峻考驗;惟重要的是,由於財赤屬於周期性,故沒必要貿然大增稅率或開徵新稅,否則只怕進一步壓抑消費投資等內部需求。反過來,着力推動經濟更上層樓,令整體競爭力和生產力不斷升級,才可加快經濟重回上升周期;而藉輸入人才和鼓勵生育等確保勞動供應可持續性,還有助應對人口老化衍生的結構性問題。由走出財赤,到改善收入、創造就業,以至惠民生、增幸福等等,全力拼經濟、謀發展,都是終極治本之道。(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

[责任编辑: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