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讀書月|莫礪鋒:「讓經典走進千家萬戶」-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港深合作 > 港深合作

深圳讀書月|莫礪鋒:「讓經典走進千家萬戶」

2023-11-04
来源:深圳特區報

 愛閱之城,共沐書香。在第二十四屆深圳讀書月啟動儀式上,南京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文科院士)、南京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主任莫礪鋒發表了題為《讓經典走進千家萬戶》的主題演講,為深圳市民讀者帶來了一場為何讀經典、怎麼讀經典的閱讀「公開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支撐民族走過5000年風雨歷程的精神支柱,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根基。但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包羅萬象的特徵又決定了人們無法一時間全部學完。怎麼學、學什麼、途徑是什麼?莫礪鋒給出了答案——閱讀經典。

73514596fccb28830888cb144fb4ad56.jpeg

 「傳統文化大致上可以分為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非物質文化又可叫做精神文化或者觀念文化。對於中華民族來說,這個主要是指我們列祖列宗的思維方式,思想結晶和他們的價值判斷,這些是一直支撐着我們這個民族走過5000年風雨歷程的精髓。那麼傳承傳統文化的載體是什麼?當然是書籍。中華民族是熱愛讀書的民族,四大發明中,印刷和造紙都跟書籍有關。我們還有第五大發明,那就是漢字。漢字具有特別穩固的性質,因此,傳統文化能通過古代典籍準確而完整傳承下來,供後人領會和學習。」中國的古書汗牛充棟,一般人是不可能都閱讀的,如何讀,莫礪鋒建議大家,從中挑選出最有繼承價值、最具精華的典籍——經典,讓它們走進千家萬戶。

 莫礪鋒認為,我們目前缺乏學術界公認的傳統文化經典書目,但中華民族是具有包容性的,我們願意學習世界其他民族的優點,所以可以借鑑西方的優秀做法。演講中,莫礪鋒提到了意大利文學家伊塔洛·卡爾維諾的《為什麼讀經典》,其中兩條定義讓他記憶深刻:「第四條定義,一部經典故事,是一部即使我們多次重讀,也好像是初讀那樣帶來發現的書;第五條定義,一部經典著作就是一部,即使我們初讀也好像是在重溫的書。」莫礪鋒戲稱自己是「愛鑽故事堆的人」,根據這兩條定義,他為自己找到了傳統文化的經典書目:論語和杜詩。他以文天祥為例,講述了讀《論語》和杜詩的益處:在經典書籍中有中華民族的精神脈絡。

 「這是我們民族擁有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堅信,閱讀了這樣的經典,不會給我們帶來直接的工作上的便利或經濟上的好處,但它益處在於提升一個人的境界。」活動中,莫礪鋒表示,讀書的最高境界是讀經典,他建議讀者,要讀中華民族的經典書目,從傳統文化的寶貴經驗中汲取力量,提升生命境界,提升自身對人生、價值觀的認知。這樣的書是「無用之大用」。

 「我很高興能來參加深圳讀書月,我們都是中國人,是中華民族,也是龍的傳人,我們擁有傳統文化的寶貴經驗,所以大家要好好讀經典,領悟真正的讀書藝術。」莫礪鋒說。

 莫礪鋒,男,1949年生於江蘇省無錫市。1984年獲文學博士學位,是新中國首位文學博士,現任南京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文科院士)、南京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主任;學術兼職有全國古籍整理與出版規劃領導小組成員、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中國唐代文學學會顧問、中國宋代文學學會名譽會長、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榮譽稱號有江蘇省社科名家、書香江蘇形象大使。在6月2日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作為主要專家發言。(深圳特區報首席記者 焦子宇/文 讀特融媒體記者 范錦樺/圖)

[责任编辑: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