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瞭望】金融強國建設須市場化與國際化齊步走-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财经 > 财经

【經濟瞭望】金融強國建設須市場化與國際化齊步走

2023-11-22
来源:香港商報網

 隨着中國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近日中央提出了建設金融強國的目標和路線圖,令人倍感振奮。但相形而言,中國金融業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十分有限,與中國經濟在國際上的地位相比反差較大,這種局面如果不能夠得到有效改變,長此下去,必然拖累中國經濟的國際化步伐。建設金融強國除了大力推進金融業在內地的市場化改造之外,還必須同時加大國際化拓展的力度。

 過往,國家曾提出過建設經濟強國、科技強國、貿易強國、航天強國、體育強國、文化強國等一系列宏偉的目標。近日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一系列重要的議程和內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目標。

 圍繞着金融強國建設,會議提出要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立業之本,錨定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求,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安全的金融服務,讓金融高質量發展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夯實底氣、增添活力。這意味從此以後,中國開啟了建設金融強國的新征程。

 眾所周知,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脈系統,縱觀世界現代經濟發展歷史,每一個大國崛起都離不開金融的強有力支撐。經過40多年來的改革開放,我國金融業經歷了一次又一次重大變革,市場化改造與國際化發展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中國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金融大國。

 譬如,中國的銀行業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銀行體系;全球十大銀行的前四把交椅都是中國的銀行。不僅如此,中國的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租賃融資業、信託業等金融行業已經自成體系,並且形成了成龍配套的全新格局。

 金融體系大而不強

 但是,我們必須看到,中國金融體系仍處於「大而不強」的階段,特別在當前國家全面邁上高質量發展軌道的背景下,相對來說我們國家的金融體系還不夠發達、金融產品還不夠豐富、金融市場廣度深度有待進一步拓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還需提高。

 應該承認,中國金融業雖然有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並且已經形成了明顯的規模優勢,但存在的問題是顯而易見的。以內地的證券業為例,經過30多年來的發展,證券市場已經形成了較大規模,投資者眾多。但不能不承認,股票市場仍然處於相對封閉狀態,股票市場的制度體系仍然存在結構性缺陷,市場化程度有待提高等等。

 因此,改造和完善市場發行機制,建立市場定價規則,杜絕操縱、內幕交易和虛假信息傳播,這些都是金融強國建設在證券領域的題中之義。

 再以中國的銀行業為例,雖然中國內地改革開放給銀行業帶來巨大紅利,但總體上看,銀行業仍過多地受到了國家政策性保護,壟斷地位依然存在。由於缺乏足夠的競爭,銀行業保守有餘、創新不足,許多銀行躺在政策性利差所帶來的巨額利潤上不思進取等等。因此,銀行業的市場化改造之路仍然任重道遠,建設金融強國,這是繞不開的課題。

 時至今日,人民幣在國際上的認可度仍然較低,不僅難望美元項背,甚至與歐元相比也相距遙遠,這需要越來越多中國金融機構走出國門進行全球化布局;需要人民幣國際結算體系延伸到世界各地;需要中國的企業和貿易機構加強在國際交往過程中大力推介和使用人民幣等等。

 總之,建設金融強國必須兩條腿走路,也就是對內金融業市場化改造與眼睛向外進行國際化拓展同時發力,只有市場化與國際化這兩條腿走好了、走穩了,金融強國建設的一系列目標才會如期甚至提前實現。

 顏安生

[责任编辑: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