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觀察】台須改變兩岸貿易不公現狀-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海峽觀察】台須改變兩岸貿易不公現狀

2023-11-29
来源:香港商報

    作者: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 潘錫堂

    商務部早前公告,對台貿易壁壘調查「鑒於情況複雜」,延長至明年1月12日,屆時調查結果及大陸將採取的因應措施,無疑將衝擊既有的兩岸經貿結構。大陸宣布延長的對台貿易障礙調查時程,某方面也是運用此事對台拋出壓力測試,看蔡英文當局會有什麼回應,根據陸方目前所主張的台灣涉及違反「非歧視原則」及「普遍取消數量限制原則」,台方是否願意調整,陸方會視情況再祭出後續動作,包括ECFA是否生變甚至中止等。然而,蔡當局並未提出真正的解決方案,一旦大陸真的啟動貿易反制,最後受損的還是台灣庶民百姓。

    溯自8月間商務部記者會上有媒體詢問對台貿易調查「初步結果」及是否中止ECFA關稅優惠?商務部回稱,台灣違反世貿組織(WTO)規則,將結合調查情況,依據有關規定研究採取相應措施;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隨即表達支持。到了9月底,國台辦主任宋濤公開表示,支持主管部門結合調查情況,依據有關規定研究中止或部分中止ECFA項下給予台灣產品關稅優惠,被視為顯著信號。種種跡象表明,陸方有可能在調查結束後,以ECFA「早收清單」作為反制標的。

    值得注意的是,兩岸雖同為WTO會員,但台方禁止2509項大陸產品進口,雙方貿易不對等的事實,台方無可迴避。因此,商務部此次啟動對台貿易壁壘調查以來,所說的「依法依規」,主要即指《對外貿易壁壘調查規則》。根據該《規則》第26條,列明商務部應當終止貿易壁壘調查的主要三種情況:一、被調查方承諾在合理期限內取消或調整相關措施;二、被調查方承諾在合理期限內向陸方提供適當貿易補償;三、被調查方承諾履行經貿條約或協定義務。易言之,蔡當局作為「被調查方」,若期待陸方停止調查,應就這三點予以回應,表達改善或調整的意向。但台方經濟部門、陸委會只是一再重複表態,願意在WTO框架下進行協商處理,顯然是敷衍應付罷了。

    大陸單方讓利時代或結束

    再進一步言,若對照大陸該《規則》第33條,可預見明年1月12日當大陸正式公布調查結果、認定台灣設置貿易壁壘後,大陸很可能採取「對等反制」措施,包括全部或選擇性禁止台灣商品進口大陸,或對部分或全部台灣商品輸入大陸加徵高額關稅。迄今大陸依然是台灣最大貿易夥伴,台灣出口大陸商品總額超過東盟10國之總和,台灣對兩岸貿易的依存度仍然高達三成以上,這部分若減半乃至清零,絕對是台灣經濟不可承受之重。因此,若大陸啟動「對等反制」,將會如何影響台灣的就業率?短期內如何填補三成的兩岸貿易訂單?蔡當局是否有應對的預案提供業界參考執行?

    尤有進者,蔡當局一直在宣傳備妥的應對「劇本」,其實根本是「沒招」,因為所謂去WTO爭端訴訟,蔡當局早就喊了多次;說是估計台方最大損失,稱最差也僅佔台灣去年全年出口的4.3%。比率看來雖小,卻仍會傷害台灣弱勢產業、惡化貧富差距問題,這將在2024大選後逐漸明朗,蔡當局卻還在粉飾太平。若退一步講,即使大陸結束貿易壁壘調查後,仍保留的空間,也只會讓短痛變長痛。兩岸自2002年加入WTO後,從未在WTO框架下進行協商。民進黨當局只要不承認「九二共識」,大陸不會恢復兩岸協商;民進黨主張的「WTO框架下協商」,大陸既不可能同意,台灣也不會在WTO告贏,畢竟設置貿易壁壘的是台灣,而非大陸。

    總之,大陸對台啟動貿易壁壘調查,意味着「單方面讓利時代」已結束,蔡當局若希望維持ECFA,必須先對貿易壁壘調查有所回應,解除不合理限制。誠如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在早前記者會上回應有關大陸宣布將對台貿易壁壘調查期限延至明年1月12日時指出,一段時間以來,民進黨當局不但不採取切實舉措解除對大陸歧視性貿易限制,還不斷變本加厲。可見中止ECFA並非大陸當前選項,大陸着眼的是推進經貿關係正常化,消除台灣對大陸進口商品的歧視政策。透過貿易調查的手段,迫使台灣正視長期以來對大陸設置貿易障礙的不合理現況,並做出調整,可能才是陸方更關切的。(中新社資料圖)

[责任编辑: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