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從永春到詠春——探秘永春白鶴拳的演化與傳承-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视频栏目 > 熱門推薦

有片|從永春到詠春——探秘永春白鶴拳的演化與傳承

2023-12-20
来源:香港商報網

    永春白鶴拳是古老的中國拳術之一,與五祖拳、太祖拳、地術拳、龍樁拳、虎樁拳和連城拳並稱福建七大拳種。《明史》九十一卷兵志三記曰:「永人尚技擊」,據此可見,在明朝中葉年間永春已是武風極盛之地。

    永春白鶴拳與詠春拳之間又有着什麼樣的淵源?為此我報專程拜訪了中國永春白鶴拳研究會、福建永春縣永春拳協會會長陳弘以及廈⻔市永春⽩鶴拳⽂化研究會創會會⻓、監事⻓周將哲,從歷史脈絡透析「詠春」的前世今生。

    據陳弘描述,永春白鶴拳系明末清初方七娘所創立,據《桃源拳術•拳藝世傳序》記載,明崇禎至清順治年間(1628—1662年)位於福建省福寧州(現為福建省霞浦縣)的方七娘,自幼跟隨其父少林拳師方種習少林拳法。又據《永春鄭禮叔教傳拳法、白練寺傳授拳法》、《桃源拳術》、《白鶴拳家正法》等古拳譜記載:有一天,方七娘在白練寺中織布時,「見一白鶴飛宿梁間,振翅飛舞」,「白鶴舞腳弄翼時,七娘觀之,此鶴舞法甚妙,莫非要教妾耶?遂隨朝暮勤習幾年,其藝精也」。方七娘從白鶴舞姿動作中感悟靈動,繼而揣摩衍化,將白鶴諸種動作糅合於本已精通的少林拳法之中,從而創立了別具一格「亦剛亦柔」的白鶴拳法。而後,民國十七年(1928年)版的《永春縣誌•方技傳》載:康熙年間,方七娘與其夫曾四(永春人)回永春,在永春西門外後廟辜厝開設「曾武館」廣授門徒。自此,方七娘始創的白鶴拳就這樣在永春這塊武術熱土開枝散葉,相繼培育出「二十八英俊」、「前五虎」以及「後永春名師」白戒、「後五虎」等幾代人,以及太平天國封為烈王的林俊等一批俊傑揚名於世。白鶴拳弟子們精武藝,重武德,抵禦外敵侵略,平定匪寇,創下千秋功勳。之後的發展進程中,白鶴拳也在不斷與各類拳法的融會貫通中,發揚光大。

    據陳弘多年考證,因清朝咸豐、同治年間永春白鶴拳師林俊、陳湖農民起義等歷史事件,大批永春白鶴拳拳師流落至廣東。當時他們都是永春白鶴拳高手,響應太平天國洪秀全農民起義,掀起了福建歷史上範圍波及最廣的農民起義,隨着當時福建唯一被洪秀全委任「烈王三千歲」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軍首領林俊被刺。白鶴拳的拳師們在閩浙總督左宗棠與郭嵩燾不睦,實施「趕匪入粵」的背景下,逃入廣東,隱姓埋名,秘密授徒,並把永春白鶴拳詐稱為「詠春拳」。

    在相互關係之間,也存在些許無從考究的史實。然而從傳播時間來看,詠春拳師傳傳說中,五枚師太、至善禪師等多數是清末小說《聖朝鼎盛萬年青》中的小說人物,顏(嚴)永春、蘇三娘等是口傳人物,難以查證。但可以看出傳說中的創始人也是以女性為主導。

    陳弘提到,有跡可循的黃華寶和梁贊等人,有一個很關鍵的信息。當時參加太平天國運動的廣東首領李文茂是廣東紅船中人的戲班主,而黃華寶正是他手下得力的一枚幹將。福建太平天國運動的成員因林俊被刺後逃到廣東,不排除與廣東首領會師的可能性,加之以身為永春白鶴拳的拳師林俊當時被洪秀全任命為「烈王三千歲」,可見白鶴拳的實戰性以及在當時武術圈的地位。

    據有關資料記載,梁贊(1826-1901年),又名梁德榮,廣東鶴山古勞東便坊人,光緒年間,曾在贊生堂內收徒授拳,其師承黃華寶。梁贊的得意門生正是葉問的師父陳華順。陳華順生於1849年,順德杏壇東馬寧鄉人,39歲時拜梁贊為師學習詠春拳。也就是說,陳華順學習詠春拳最早時間是在1888年,即光緒十四年。由此可以推測,黃華寶、梁贊等學習詠春拳應該在1870年前後。這和白鶴拳弟子被左宗棠的湘軍驅入廣東的時間不謀而合。

    廈門市永春⽩鶴拳⽂化研究會創會會長、監事長周將哲表示,而今的永春白鶴拳在不斷的發揚傳承下,2008年,永春白鶴拳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今,永春本土已擁有永春白鶴拳名師、學子數以萬計遍布,並在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波蘭、美國、伊朗以及馬來西亞等國家和我國的港澳台地區,都建立了永春白鶴拳傳承習練專業組織,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奠定了基礎。

    談話間,仿佛置身於武林小說。不禁感嘆,在當時那個戰亂的年代由女性創始的拳法能發揮重大作用並流傳至今。白鶴拳也好詠春拳也好,雖然如今已然褪去了其格鬥的外衣,賦予了以健康保養的運動意義,但其內核始終是強大的體魄下,那堅韌不拔的民族特性和靈魂根基,也是我國文明歷程中很重要的一筆。(記者 胡薇)

微信图片_20231220101808.png

[责任编辑:刘浩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