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深圳成為最吸引95後青年人才的城市-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港深合作 > 港深合作

報告:深圳成為最吸引95後青年人才的城市

2024-01-03
来源:深圳特區報

 青年人才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源頭活水。

 近日,智聯招聘聯合澤平宏觀發布最新的《中國城市95後人才吸引力排名:2023》報告,深圳首次躍居榜首,成為最吸引95後青年人才的城市。

86.png

 報告指出,95後人才向一線城市聚集程度基本高於全國總體流動人才,其中深圳對95後人才集聚程度更高。深圳擁有低於北京和上海的落戶門檻,疊加創新的產業結構,提供較多工作崗位,能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到深圳就業。深圳注重構建人才友好型城市環境,積極打造聚才高水平事業平台,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增強城市的人才吸引力。

 深圳, 這座平均年齡只有32.5歲,14歲至35歲的青年人口超過800萬的年輕城市,正以自己開放、包容的獨特魅力,吸引着來自五湖四海的年輕人在這裏奮鬥圓夢。

 打破束縛 讓青年人才挑大梁

 「這裏足夠包容開放,南科大給了我們青年學者足夠大的空間做科研,我想不到有什麼理由不選深圳。」青年科學家、南方科技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系副教授俞春泉如此表示。4年前,他離開美國,像眾多學者一樣踏上歸國之路,而深圳是他的第一選擇。

 打破束縛 讓青年人才挑大梁。

 針對飽受詬病的「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現象,近年來,深圳從先行先試到先行示範,着力推動制度創新,持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激發人才發展活力動力。

 深圳針對市場作用明顯的競爭性領域,建立「創新成果越多、經濟貢獻越大、獎勵補貼越多」的持久激勵機制;對政府主導投入為主的非競爭領域,支持高校、科研機構等用人主體設置特聘崗位,自主評聘高精尖缺人才。探索實施以用人單位為評價主體的人才評價機制,授權華為、騰訊、比亞迪等91家企業開展技能人才自主評價,累計超過10萬人次。河套合作區率先構建「成就制+積分制+舉薦制」國際化人才體系,南山區探索構建「能力+業績」導向的評價體系,授權區內500家用人單位自主評價高層次人才。

 通過一項項有力舉措,深圳着力打通人才流動、使用、發揮作用中的體制機制障礙,讓包括青年人才在內的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

 築巢引鳳 讓青年人才一展所長

 「在深圳,創業者無處不在,跟人談論夢想,永遠都不是一件讓人覺得尷尬的事情,永遠有人理解你、支持你,願意幫助你,這就是深圳的魅力。」斯坦德機器人(深圳)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王永錕回憶起在深圳創業的起起伏伏,認為這是一場創業者與城市間的「雙向奔赴」。

 深圳,被譽為「夢都」。選擇這座年輕的城市,說到底,是因為這裏,有想要的生活,有可以實現的夢想。

 搭好築夢台,逐夢人自來。深圳立足築巢引鳳,堅持「平台引才、使命聚才、事業留才」,打造聚才高水平事業平台。

 推進高水平高校建設,打造青年人才蓄水池。先後有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中山大學·深圳等5所高校獲教育部批准設立,深圳創新創意設計學院、深圳海洋大學、深圳理工大學、深圳音樂學院和香港大學(深圳)等高校也正籌劃建設,高校建設創下新的「深圳速度」。支持南科大、深大等高校引進海外一流學科帶頭人,推動學科邁入世界一流,南科大僅用12年時間就建設成為全國最年輕的「雙一流」大學之一。

 如今,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鵬城實驗室等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光明科學城、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建設加速推進。深圳目前已建設了10家基礎研究機構、13家諾貝爾獎(圖靈獎)實驗室、39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各級各類創新載體超過3200家,為青年人才提供了越來越多一展所長的圓夢舞台。

 服務惠才 讓青年人才宜居宜學

 2021年,江西女孩吳越越隻身來到深圳。免費入住的青年驛站、就業輔導、各類公益招聘會……讓異鄉的女孩感受到了城市的溫暖。找到工作後,她享受到了秒批入戶,也申請了住房補貼,兩年間她從律師助理成長為律師。現在很多學弟學妹找工作時,吳越越都會向他們推薦深圳,這裏的城市環境、辦事體驗、發展機會,都是推薦的理由。

 「深愛人才,圳等您來」,營造良好的青年人才發展生態,深圳不遺餘力。

 去年11月1日,第七個「深圳人才日」。就在這一天,深圳新一輪人才政策《關於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促進人才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正式出台實施,從人才引進、培養、開發、使用、服務等五個方面發力,突出人才引用「不唯地域、不問出身、不求所有、不拘一格、不遺餘力」的鮮明態度。在「不為地域引進人才」部分,明確提出實施頂尖人才、企業人才、創業人才、青年人才匯聚項目。青年人才匯聚項目成為四大人才匯聚項目之一。該項目提出,對新引進入戶 35 歲以下的博士畢業生、境內外知名高校碩士及本科畢業生,分別 給予相應生活補貼;符合條件的外籍和港澳台青年可同等享受補貼等。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還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建立深圳市青少年工作黨政聯席會議制度,逐步在青年思想、教育、文化、健康等領域形成十大工作體系和若干工作品牌,建立「我為青年辦實事」長效機制。

 青年需要什麼,就有針對性地出台服務措施。近年來,深圳深入實施《深圳青年發展規劃(2020—2025年)》,瞄準青年「急難愁盼」不斷「精準滴灌」,幫助青年解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為青年成長成才「提素賦能」。

 2022年,深圳入選全國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市委常委會審議並以市委名義出台《深圳市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提出建設築夢追夢圓夢的青年夢想之城、向上向善向美的青年首善之城、宜居宜學宜遊的青年首選之城、交流交往交融的青年友好之城、共建共治共享的青年幸福之城。

 如果有人問,40多年來深圳的城市底色是什麼,年輕是一個必選的關鍵詞。青年夢想之城、青年首善之城、青年首選之城、青年友好之城、青年幸福之城……未來的年輕深圳更加值得期待!(深圳特區報記者 楊麗萍)

[责任编辑: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