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敏時間|對話楊德斌】發揮Queen bee效應 釋放深港創科爆發力-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视频栏目 > 熱門推薦

【嘉敏時間|對話楊德斌】發揮Queen bee效應 釋放深港創科爆發力

2024-01-29
来源:香港商報網

 近年來,香港創新科技產業迅速興起,創科氛圍愈加濃厚。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市政協委員、大灣區國際信息科技協會香港會長楊德斌認為,香港應發揮Queen bee效應,整合創科產業的上、中、下游,讓創科發展更具有規模效益。新一屆特區政府成立以來,深港創新科技合作有提速換擋,駛入快車道的態勢,相當引人注目,楊德斌認為仍存在一些痛點與挑戰。在深圳市政協七屆四次會議上,他圍繞「優化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創科資源跨境流動」建言獻策。

 科研人員綠色通道還未實現

 楊德斌說:「目前科研人員可以經皇崗口岸、福田口岸往來香港與福田保稅區片區,但沒有專用綠色通道。在不排隊的情況下至少耗時30分鐘,如受節假日、天氣等特殊情況影響則耗時更長。」他建議建立企業及機構和個人「白名單」制度。首先讓符合條件的企業及機構登記為白名單企業,他們保薦的人員(包括持有外國護照人員)登記為白名單人員。白名單人員可以在現有關口走綠色通道多次出入往返兩地。同時,建議在河套增設一個綠色通道,提高白名單人員通關效率。

 「舊設備」進出港深還不便捷

 楊德斌還注意到,香港科研企業及機構和高校在深圳設立分支或子機構,大量專家學者以「雙聘」身份在深圳科研機構或高校任職,部分科研儀器設備及耗材需從香港反覆借用至境內。雖然海關通過《機電產品進口管理辦法》對舊設備進行認定和管理,但存在認定範圍過寬的情況。

 他建議由科技部、商務部和海關總署等部門建立科研貨物「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對於「白名單」企業及機構採購「負面清單」外的科研用設備,不按照舊機電要求管理;可優先放寬深港高校,再到企業;為以港校名義運送的設備在深港河套園區設立綠色通道,放寬港校器械的通關管制,簡化通關申請手續,並設置成「大灣區統一標準」。

 深港兩地科研資金跨境成本高

 楊德斌認為,資本金賬戶用款繁瑣、投資基金不過河、深港兩地科研資金跨境成本高等情況,也是制約深港河套園區科創資源跨境流動的原因之一。他說:「香港總公司注資到深圳分公司時,資金需要先進入人民幣資本金專戶,專戶每筆使用都需要親自到銀行支付,無法通過網銀直接支付;風險投資基金不但帶給企業運營資金,還提供上下游的產業資源。目前投資基金只能用人民幣投資內地資源;資金通過在深圳的研究院與香港的高校流動時需在其中扣除一定的行政費用,資金跨境需要繳納10%稅費,且有較長時間成本。」

 楊德斌建議,加快落實專項資金從香港匯入時的入賬流程,使得款項可以不通過資本金賬戶結轉而直接匯入境內基本戶,擴大資本項目收入使用範圍。並且建議批准風險投資機構向國家外管局採取備案的方式,設立人民幣/港元混合基金。在基金規模範圍內可以靈活調整人民幣和港元投資比例。他提到,一般風險投資需要5至7年才能退出,國家外管局或有關部門也可以每年審核資金投資情況,監察資金外流風險。

 他同時建議,深港兩地相關部門研究探討取消科研資金在兩地轉移過程中的稅費,提高資金使用率。

 科研人員訪問國際互聯網不夠順暢

 目前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特定人群和香港在深校區通過「深港通」訪問國際學術研究數據庫、國際社交軟件的申請已被中央網信辦批准,但目前還僅停留在固網訪問階段,無法在手機等移動終端使用,而且網速並不穩定。有科研企業及機構反映上傳一個樣本數據到境外高校數據庫操作長達數小時。

 楊德斌表示,在河套合作區部署通信和數據相關的基礎設施,探索在深圳園區建設國際通訊出入口等國際通用基礎設施,加快「深港通」功能拓展升級,為科研人員提供更加便捷高速的國際互聯網訪問體驗,這需要中央網信辦和工信部的支持。建議架設香港高校到深港河套園區的專用線路,在深港河套園區內部實現國際數據的互聯互通;同時也可考慮設立河套數據專區,讓數據可進不可出,數據可匯聚於區內進行大數據分析,但又能保障數據不往外流出的風險。

 在楊德斌看來,自己的港澳委員身份,就是要做好香港與內地、與國際科創發展的橋樑。2023年他的履職交流腳步遍布國內外,「到福建參加數字中國峰會、親身去了解貴州大數據產業、到東莞看看華為的生產基地、到中東尋求新發展機遇......現在中國很多技術是可以走出去的,比如中東,他們很希望中國的新科技新技術可以到中東發展。」

 楊德斌指出,香港對於科技發展的重視程度非常高,並且還在不斷加強。接下來,香港應該考慮怎樣整合創科產業的上、中、下游,讓創科發展更具有規模效益。

 「我們叫做Queen bee效應,就好像蜜蜂的蜂后一樣,蜂后來了,整個團隊就跟着一起過來了。」楊德斌認為,香港科創未來的發展朝着這個方向去考慮會更有成果,「香港現在很多政策非常好,如『搶人才』,我們要發展科技、發展產業,最大的成功因素就是人才,而且不應局限向內地『搶人才』,應該對全球,這樣香港科創的爆發力才會更加厲害更加全面」。(記者 謝嘉敏 視頻 謝燁挺 美編 吳健宗 監製 李穎)

[责任编辑:谢烨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