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灣區發展按鍵加速 專家籲恢復「一簽多行」-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直通大灣區 > 灣區動態

為大灣區發展按鍵加速 專家籲恢復「一簽多行」

2024-02-05
来源:香港商報

 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台5周年。過去一年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不斷加速,灣區內城市交流合作愈加緊密。在剛剛結束的2024深圳兩會上,深圳將「縱深推進新階段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放在開年重點工作的第一項。

 廣東省政協常委、深圳市人大常委、深圳市知聯會會長譚剛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深圳有關大灣區的提法契合2023年以來大灣區發展按下「加速鍵」的新變化,未來灣區「雙向奔赴」空間更大。他建議,為港澳北上消費提供更便利的環境;恢復深圳「一簽多行」政策並擴至灣區內其他城市;拓展合作範圍至文旅康養、科創金融、招商等領域,以豐富多樣合作形態,讓灣區內的城市在「雙向奔赴」中相互賦能,共同發展。

 民間交流顯著增強

 今年深圳兩會上,深圳政府提出要「縱深推進新階段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全面深化深層次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重點改革領域、重大合作平台建設、灣區互聯互通和國際貿易樞紐建設取得新突破。譚剛指出,深圳「縱深推進新階段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提法與去年6月廣東省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提出的「1310」總體部署一致,都是通過大灣區建設來推動深化改革開放取得新進展,這也契合了2023年大灣區發展按下「加速鍵」的新變化。

 「如果說粵港澳大灣區是以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頒布為標誌,2023年就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譚剛告訴記者,這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去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時對大灣區提出了「一點兩地」的全新戰略定位;二是橫琴和前海規劃方案出台了更具操作性的具體規劃;三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主陣地,廣東將大灣區建設放在「1310」戰略部署「十大新突破」之首;四是以港人北上消費及港澳車輛北上為標誌的灣區融合發展在加速。他表示,此次以香港為主體的社會民間層面的介入顯著增強,有別於過去政府或企業的合作,「這是一個特別重要的變化」。

微信图片_20240205094033.jpg

 「一簽多行」雙向奔赴

 「如何更好適應這種民間需求的提升,也是我們現在所要思考的。」譚剛就如何推進大灣區建設,建設好「一點兩地」嶄新目標提出了三點建議,包括為港澳北上消費提供更加便利的環境;恢復自由行並擴至灣區其他內地城市,形成「雙向奔赴」;在「雙向奔赴」格局形成後,以消費為主的交流方式擴至文旅等其他領域。

 「去年深圳做了很多工作,深圳政府工作報告裏也有特別提到,如涉及消費購物的28項服務舉措,引進香港特區政府『智方便』服務平台,與內地的支付手段很好結合,打造更便捷的消費環境。」譚剛說,現時深港一卡通行已有200多個應用場景,以後可探索更多應用場景,使兩地往來更便捷。

 譚剛強調,當前港人北上較多,相對而言灣區其他內地城市南下比例不大,建議恢復深圳「一簽多行」政策並擴大至灣區城市,滿足居民方便快捷到港澳購物觀光消費需求。

 《詠春》港演具代表性

 譚剛提出,在「雙向奔赴」格局形成後,單純以消費為主的交流方式可擴至文化藝術等其他領域,粵港澳居民北上南下升級,「這樣的互動將更持續,對雙方的帶動作用亦更顯著。」

 譚剛以深圳原創舞劇《詠春》在香港演出備受歡迎為例,稱該項目「做得非常好,具有代表性」,希望推出更多類似項目,促進大灣區文旅交流。「今年粵港澳將舉行第十五屆全運會,可以此為契機推動大灣區體育合作。」他還建議探索推出深港澳旅遊精品路線,「如在邊界區域包括沙頭角、梧桐山、紅花嶺等地打造一些精品旅遊路線,創造旅遊IP;還可藉助深圳低空經濟發展,開發深港澳文旅交流新業態,如在直升機上遊覽大灣區,相信推出後定會大受歡迎。」

 「總之形態要更加豐富多樣,進一步升級,大家在『雙向奔赴』過程中,相互賦能,共同發展。」譚剛說。

 深港共建重要平台

 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台5周年。譚剛用「五個灣區」概括了過去5年來的灣區建設成就:聯通型灣區、開放型灣區、活力型灣區、創新型灣區和發展型灣區。他指出,除了政府的引導,還需通過市場力量、民間主體發揮作用,包括各種協會共同推動,使大灣區在去年的基礎上取得更好的進展。

 在譚剛看來,粵港澳大灣區內有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灣區形態複雜,進行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政策協同很艱巨,需要做很多工作來推動。「關鍵在於創新。」譚剛稱,可通過深港進一步合作來推進灣區創新發展,「最重要的是保持香港的國際地位和特色,如果國家對香港八大中心的定位得到發揮和確定,同時深圳把內地的優勢整合起來,兩者疊加將形成大灣區最重要的雙向平台組合,在全球中也會有自己的獨特優勢和重大功能。」(記者林麗青)

[责任编辑: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