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事講場】做好23條立法解說-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港事講場】做好23條立法解說

2024-02-15
来源:香港商報

    作者:立法會議員、中銀香港總法律顧問 簡慧敏

    筆者注意到財政司司長和副司長、律政司司長和副司長、保安局局長在農曆年前連日來馬不停蹄,分別主持了面向金融界(包括投資銀行、零售銀行、資產管理公司、證券公司、對沖基金、私募基金)的解說會,並向相關金融監管機構、港交所、銀行公會及私人財富管理公會等的代表,詳細介紹了第23條立法的建議和條文。據了解,與會者都認同立法工作,支持完善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並認為需要不斷對外解說,及時釐清可能出現的誤解。

    數據說話 港金融勝從前

    與會者都是業界的佼佼者,必定關心、愛護和珍惜香港國際金融中心這個得來不易的美譽和地位,也對其總部、國際和香港業界具有重大的影響力。在此,筆者呼籲所有與會者一起做好解說的工作,讓立法的工作順利如期完成。身為立法會議員,筆者當然責無旁貸,履行好立法會的職責。趁農曆年團拜的幾天,筆者和業界朋友見面談起23條立法,大家都不約而同認為,政府的解說要以數據說話,要給業界一致的素材,增加解說的一致性、說服力和影響力。在經濟數據方面,財金官員曾說截至2023年底,香港銀行存款總額超過16萬億港元,比《香港國安法》實施前增加17%;香港維持亞洲領先資產管理中心的地位,管理超過4萬億美元的資產。這一些數據正好說明香港的聚財和理財能力。如果政府能把有用的數據和分析梳理成章,按時更新,業界要幫助解說時,有章可循、有理有據,必定事半功倍。

    盡量直白 比較其他地方

    在立法解說方面,律政司和保安局要盡量直白,解釋本地的立法建議和條文時,應強調明確清晰的適用前提和範圍,不必太糾纏於個別情景題,容易被提問人誤導。筆者記得從律師行合夥人轉戰銀行法律部總經理時,有位老前輩就用了一個很生動的例子說明怎樣的解疑最有效。他說以前培訓新入職的銀行櫃枱職員,經常被問到這樣特徵、那樣特徵是不是假鈔,這位高人就有力地說:「我們無法窮盡假鈔的可能特徵有哪些,只要辨識真鈔的所有特徵就是了!」

    此外,也要以比較法說明其他國家和地區怎樣就同類行為和相類似行為定罪,犯罪行為和意圖的構成為何、逮捕和起訴的門檻為何、管轄權和效力範圍為何、調查搜證階段的權力為何、審判階段的權力為何、刑罰和罰則為何等,讓解說人易於掌握,在被有心人污衊的時候,共同有力駁斥。其實,眾所周知,只要守法營商、對外正常的商業聯繫以至專業的市況分析工作,都不會受到立法建議所影響。

    解說立法建議的範圍方面,除了各金融監管機構和不同金融業界、商界代表,建議積極主動向為金融界和商界提供服務的專業團體和機構(比如審計師、會計師、律師、金融分析師、風險管理專家、獨立董事等的專業團體和機構)解說,相信他們會比較了解,且能幫助特區政府收集更多業界對立法建議的意見和關注,讓政府能把立法工作做得更完善。

    對港安定繁榮必不可少

    毫無疑問,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經過2019年的港版「顏色革命」和黑暴亂象,相信來自金融界、商界和專業服務界的朋友都認同安全和穩定的營商環境,是社會及經濟發展的關鍵前提。總而言之,23條立法對香港的安定繁榮必不可少。特區政府就立法建議既然展開了諮詢,就要把好事做好,利用這段時間同一直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財富管理中心、風險管理中心打拼、成長、得益的業界老前輩、新朋友同心同德,共同維護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讓香港在穩定安全的環境中,得到更長足全面的發展,讓「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頂圖:1月30日,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左)、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到立法會介紹有關基本法第23條立法。中新社

[责任编辑: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