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時評】抓緊大灣區大機遇-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商報時評】抓緊大灣區大機遇

2024-02-17
来源:香港商报

 明日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五周年。規劃綱要提出,建設大灣區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五年後的今日回首看,新嘗試新實踐碩果纍纍,香港深受其惠;展望將來,前景無限,香港須繼續發揮優勢,抓緊大灣區大機遇,共促大灣區高質量大發展,共享大灣區大紅利。

 從規劃到落實,大灣區於短短五年內已實現重大飛躍。2018年灣區GDP總量為1萬多億美元,截至去年底已幾翻倍至約2萬億美元;按目前速度推算,將於一年後成為全球四大灣區之首;若以單獨經濟體衡量,將更快超越全球第九大經濟體的意大利。經濟以外,民生方面,兩地往來也日趨頻繁,南下北上雙向奔赴,由消費旅遊,從上學上班,到退休養老等,「一小時生活圈」基本建成,香港也進一步融入到國家發展大局。

 「一國兩制」下,香港當繼續發揮優勢,既借力大灣區加強自身發展和增進市民福祉,亦為灣區開放發展作出新貢獻。香港是灣區內最國際化的城市,乃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具備便利營商的環境、優良的法治傳統、自由的經濟制度、完善的資訊科技基建和金融體系等,一直扮演着「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重要角色。香港與大灣區各市的互補性強,後者的產業齊全,彼此協同效應強,深圳前海、珠海橫琴、廣州南沙的三大片區合作方案出台,更令大灣區內的攜手發展錦上添花。

 香港與灣區其他各地軟硬件互聯互通,接下來更要用好相關配套,寫好灣區好故事。跨境聯通方面,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以至蓮塘/香園圍口岸的先後啟用,使用人流愈來愈多;內地今日結束的春節假期,高鐵便成為了內地客來港的最主要口岸,而「港車北上」,令港珠澳大橋的人流車流屢創新高;去年底剛開通的「經珠港飛」同樣方興未艾,措施對香港航空業帶來重大提振。從金融、創科等產業,到便利港人北上就業、創業,出台新措更是接踵而來,深港通、債券通、基金互認、跨境理財通等,兩地特別是大灣區的資本市場互聯互通不斷加強;而落馬洲河套共同發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以國際創科新城為主題的北部都會區,加上兩地簽署的創科合作平台項目、聯合資助計劃及資金資源過河安排等,亦進一步造就灣區內各市創科業強強聯手。至於民生,港人在灣區內享內地居民同等待遇的環節愈來愈多,醫療、教育、稅務、就業創業、資格互認等範疇也愈來愈利便港人,其中支持港青北上就業、實習、交流等發展計劃,亦有利其更好把握灣區機遇、拓闊未來路向。

 大灣區對香港的深意,在於香港不再困於1000餘平方公里的小範圍小經濟體,而應放眼整個灣區5.6萬平方公里這個相當於全球十大經濟體的市場;空間大了,機遇同樣大了,香港誠須好好抓緊、加大融合。發揮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把大灣區建設好,共擔民族復興之歷史責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之偉大榮光,亦為香港應有之義。灣區好,國家好;國家好,包括香港在內的灣區必然更好!

 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哲

[责任编辑: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