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探針】恒大清盤的啟示-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市場探針】恒大清盤的啟示

2024-02-27
来源:香港商報網

 戴韡

 香港高院早前對中國恒大集團發出清盤令。恒大2021年12月發生境外債務違約,2022年6月債權人向香港高院提出清盤申請,恒大則多次申請聆訊延期,聆訊接連延後七次。恒大也曾向債權人提交債務重組方案,卻未能達成協議。事件若久拖不決會給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法治和公平產生負面影響,而恒大現在被勒令清盤也並不奇怪。

 前些年,內地許多房地產企業採取高槓桿、高負債、高周轉的發展模式,恒大更是典型案例之一。「三高」模式企業在市場暢旺期間能賺得盤滿缽滿,市況逆轉卻需面對虧損和流動性危機。現在中國樓市供大於求,樓價偏軟,交投轉靜,房企若虧損則加深其流動性短缺,個別企業還出現資金周轉困難。媒體披露,恒大現有負債約2.4萬億元人民幣,境外債務合計約254億美元,外債佔比約7%;資產約1.7萬億元人民幣,至2022年6月底,恒大在香港主要資産總計僅29億美元。恒大在內地和境外均資不抵債;至2023年底,恒大未能清償的到期債務累計約2978億元人民幣,違約反映其資產流動性很低。

 習近平日前指發展新質生産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和着力點,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中國經濟正在轉型,雖然遇到一些困難,轉型卻是可行的,並使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只要中國經濟發展方針不變,房地產重新出現高周轉和高利潤市況可能性並不大。而即使現在截息,恒大還清債務也是困難的。雖然被香港法庭判令清盤,恒大也需要保交樓,那涉及老百姓利益和社會穩定,也是國家的政策。

 其他內房企

 本地高院判決會否被內地承認有待觀察,執行範圍還一定不能與保交樓政策相抵觸。評級機構標準普爾稱,中資房企違約遭法庭判令清盤,境內違約的現金回收率爲8.3%,境外回收率爲2.8%。恒大主要資産在內地,境外機構執行法律裁決有較高難度,境外債權人收回款項可能需要數年,能收回多少本金都是問題。未來,甚至可能有小股東起訴恒大信息披露等事情發生。

 當前,內地連續推出樓市鬆綁或減息的措施,有利穩定市場需求和樓價;應該看到,那些措施改變不了樓市供大於求的態勢。微觀來看,居民個人採取謹慎態度符合經濟規律,老百姓也不應為房企管理不善買單。宏觀來看,居民不買房會造成樓價壓力持續。除恒大外,個別經營不善的內房企未來也可能被清盤。人們一方面看到中國實體經濟成功轉型,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卻也看到樓市持續低迷,房企「爆雷」;零售總額增加,物價卻不漲,樓市拖累經濟增長是原因之一。

 中資企業海外上市的命名

 眾所周知,恒大是中國知名的房地產開發商。它本是一傢俬人企業,後來以中國恒大集團(China Evergrande Group)名稱在香港上市;而實際上,該司並不是中國政府的國有企業,投資者投資該司或銀行借錢給該司,所承擔的風險與中國主權風險毫不相干。現在,高院對該司發出清盤令,是因為它作為私營部門的一間公眾公司未能承擔債務責任。而恒大管理層以中國恒大集團命名企業,既不是為了愛國,也不是為顯示中國廣州是該司總部的所在地;卻很容易給人一個印象,恒大代表中國,或是中國國資委投資的公司。世界一些國家,記憶中如新加坡那樣,公司名稱包含國名是有嚴格限制的,一般公司命名含「新加坡」等是會被拒絕註冊的。或許,中國政府也應有相關規定,對在境外上市的中資公司命名有若干規範,非國有控股公司的中英文名稱原則上不應含「中國」或「China」字眼。事實上,私營部門公司的管理一般是由大股東通過董事會等來決定的,認為恒大與國家主權關聯是不合理的。

[责任编辑: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