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讓香港再度興盛的7件事,必須持續!-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來論】讓香港再度興盛的7件事,必須持續!

2024-03-07
来源:香港商報網

 作者:馮煒光

 前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馬時亨近日撰文:「若這7個特徵持續,加上特區政府招商引資及人才政策能成功,香港經濟必能再度興盛,遑論『玩完』!」

 馬時亨講的7件事是:

 1)強化金融的5大支柱(包括股市、債巿、銀行、保險及資產管理)

 馬時亨說:「儘管近年港股表現低迷,本港在其他四大支柱方面仍取得顯著進步。」

 債市:2023年首三季發行的債券達5070億美元,按年增長約7%。

 銀行:全球百大銀行有約70家落戶香港,香港的銀行存款去年也增長超過5%,錄得資金淨流入。

 保險:2023年首三季在長期業務的新造保單保費為19億美元,按年上升約31%。

 資產管理:全球百大資產管理公司約有70家落戶香港。香港目前管理的資產規模約4萬億美元,在過去10年資產規模一直穩健增長,升幅達143%。大灣區、中東及東南亞的潛力客源更有望成為新的增長點。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的從業員總數亦保持穩定,約有5.4萬人。2023年,香港的私募基金管理的資本達2200億美元,佔全亞洲超過15%,僅次於內地。

 不容忽視的是:香港滙聚專業人士,現時全港共有約6500位特許財務分析師(CFA)、4.7萬位會計師及1.4萬位律師。

 至於股市,馬時亨看法也很正面,他說:「香港的金融基建一向具備優勢,待中國經濟復蘇變得明朗、美國進入減息周期,相信港股市場終會回暖。」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在3月4日關於多頭基金頭寸的報告中寫道,今年2月底,中國股市的資金外流情況已經放緩,區域主動型基金已經開始增持成長型和科技股。隨着部分基金對中國市場的看跌情緒有所緩和,全球長期投資人撤出中國股票市場(A股和港股)的行動已經按下暫停鍵。

 此前也有報道,加拿大退休金計劃投資委員會(CPPIB)向美國證交會(SEC)提交季度持倉披露文件顯示,上季(2023年第四季)在美股市場淨買入360萬股阿里ADR,持倉市值約2.79億美元;此外,《沽注一擲》(The Big Shot)主角原型、美國對沖基金經理Michael Burry上季亦增持阿里,並成為其旗下對沖基金Scion Asset Management的最大持倉。種種跡象顯示外國投資者正在以真金白銀投入港股和A股,意圖「抄底」。

 2)維持司法獨立制度及國際化的普通法法律體制

 司法獨立保護合同和財產權益,並提供有效的爭議解決機制。普通法使國際商業交易在港得以穩定可靠地進行,為跨國企業提供與國際接軌的便利。

 馬時亨建議「香港有需要維持合適的海外法官比例。」他認為「除首席法官外,終審法院現時共有3位常任法官、4位香港非常任法官和10位海外非常任法官。」。他建議「香港仍需繼續吸引和聘用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海外法官,從而維護自身作為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的地位。」

 3)保持廉潔高效的政府

 香港自1995年「一直保持在全球最廉潔的20個經濟體之內」。「於2022年,香港的廉潔程度在全球180個國家/地區中排名第12位,是亞太區最好表現的地區之一。在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的《世界競爭力年報》中,香港的政府效率在近5年一直保持世界前二。」

 馬時亨提議「香港需要繼續健全的反腐法律體系」及「應持續簡化審批程序」。簡而言之,維持廉潔、堅持反腐、同時拆牆鬆綁,方便營商。

 4)保持資本和人員的自由流動

 馬時亨說:「香港是國家唯一沒有外匯及資金流動管制的地方,亦因此成為中國人民幣國際化、金融市場改革及國內外企業融資的重要大門。」

 人員的自由流動也是香港一貫特色。馬時亨建議:「香港應為海內外人員提供更便利及簡化的簽證程序,使得海外人才能夠更容易地在香港甚至粵港澳大灣區工作和居住」這樣香港便可吸引更多優秀的國際人才,促進交流,增強香港的競爭力。

 5)維持訊息自由流通的互聯網

 香港一向資訊自由流通,「因此許多跨國企業及國際組織都選擇在港建立地區總部。」港人隨便「瀏覽海外互聯網頁不受本地監管機構限制(除去美國部分機構選擇性限制香港用戶瀏覽)。」

 這也是為何香港政府近日要高調反駁「彭博有關23條立法後會禁止用部分社交媒體」的原因。因為這是香港的其中一個重要特徵,有助香港將來的發展和繼續維持國際化。若任由彭博這錯誤報道發酵,對香港傷害很大。

 6)繼續發展優良高質的普及基礎及高等教育

 香港擁有5所位列全球前百強的大學,每年培養出大量優秀的畢業生,有助推動香港知識型經濟的發展。

 馬時亨也倡議:「香港的高等教育應繼續與業界緊密聯繫,建立合作機制和職場實習計劃,幫助學生掌握實踐技能,確保教育內容與現實需求相符。」他也關注「普及中小學教育的發展」,「尤其是學生的數理科及英語教育。」馬時亨還提議政府「應繼續確保市民擁有接受教育的平等權利」,尤其是「要為弱勢群提供教育支援」,「增加向上流動力」。

 7)構建多元的海外專業人才庫

 香港政府的「高才通」等人才輸入計劃共接獲超過20萬宗申請,其中逾12萬宗獲批,超過8萬人已抵港。這有助構建香港人才庫。

 過去5年,「儘管有少數歐美企業外遷,跨國企業並未明顯出現離港趨勢,在港設立地區總部的內地企業,以及受僱於非本地公司的就業人口都有所增加。」

 馬時亨又引述香港大學經管學院最新報告,「通過研究職業社交平台LinkedIn用戶數據,發現疫情期間來港的人數多於外流,且來港人群的平均受教育水平亦高於離港人群,高學歷人才總數錄得淨增長。」「整體及高收入人士的淨流入集中在30歲或以下的年輕群體,尤其矚目的是,來自美國的淨流入量不但呈正數,而且人數最多。」

 馬時亨總結說:「香港應維持危機意識」,「不應自滿也不需妄自菲薄」。香港過去也成功經歷過不少風浪和挑戰,「只要自強不息,發揮獅子山下精神」定能再闖高峰,再創輝煌。筆者對馬時亨的精闢分析,深有同感。只要香港繼續做好這7件事,所謂「香港玩完論」,可以休矣!

[责任编辑: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