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瞭望】粵港澳大灣區氣勢如虹-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财经 > 财经

【經濟瞭望】粵港澳大灣區氣勢如虹

2024-04-01
来源:香港商報網

   顏安生

 2019年上半年國家正式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如今剛剛屆滿五年。雖然過去的五年其中遭遇了三年的疫情,但粵港大灣區發展規劃的落地工作卻一刻也沒有停止,一直處在全面有序推進之中,並在諸多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其中具有全域意義和最顯著的變化有如下三個方面:

 第一,廣東自貿區三大片區突飛猛進,龍頭帶動作用日益凸顯。廣東自貿片區是中央批准的於2015年掛牌的第二批國家級自貿試驗區,廣東自貿試驗區包括深圳前海、珠海橫琴、廣州南沙三個片區,全部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地帶。廣東自貿試驗區自掛牌特別是自《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以來,發展迅猛,成績斐然,已經成為整個大灣區高品質發展和高水平開放的排頭兵。2021年9月中央先後印發了《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2022年6月國務院印發《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從而令整個廣東自貿試驗區的創新發展、開放引領功能和作用得到空前凸顯。近年來,廣東自貿試驗區的三大片區在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推動高水平開放和高品質發展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數以百計的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得到推廣,而在經濟增長、進出口規模、吸引外商投資、產業轉型升級、參與國際經濟競爭等方面更是成為整個大灣區的領頭羊。廣東自貿試驗區三大片區已經成為整個粵港大灣區名副其實的高品質發展旗手和高水平開放的排頭兵。

 第二,深中通道打通珠江兩岸任督二脈,大灣區交通與經濟一體化成為現實。一直以來,珠江口兩岸交通往來不便,基礎設施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突出,從而導致珠江口東西兩岸的經濟發展水平落差很大。雖然港珠澳大橋的通車曾一度為珠江口西岸經濟發展帶來福音,但由於大橋設計連接地點存在着致命的缺陷,因此港珠澳大橋所能發揮的作用十分有限。然而,珠江口東西兩岸交通不暢的局面即將成為歷史,因為幾個月之後,連接深圳與中山和廣州南沙的深中通道大橋即將通車,把原本需要兩個多小時的深圳中山通勤時間縮短為半個小時,從而使得整個珠江口東西兩岸的交通面貌得到根本改觀,阻礙珠江口西岸發展的交通瓶頸被徹底打破!加之連接廣州、東莞與深圳之間的城際地鐵也將於2024年底通車,因此,整個粵港大灣區將進入經濟一體化的嶄新時代!在此大背景下,整個大灣區的9+2個城市將攜手並進,比翼齊飛,按照優勢互補以及分工定位形成雁陣發展模式,並迸發出前所未有的發展能量和效率,使整個粵港大灣區的戰略功能進一步得到提升!

 第三,製造業當家,實體經濟雄厚,民營經濟唱主角,大灣區經濟充滿生機活力。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製造業最強大的核心區域之一,更是中國民營經濟發展最為蓬勃的樂園。從製造業來看,製造業特別是高端製造業是整個大灣區的突出優勢所在,在全國工業十強城市中大灣區獨佔四席,分別是深圳、佛山、廣州、東莞,2023年深圳、佛山、東莞、廣州的工業總產值分別達到4.85萬億、3萬億、2萬億、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不僅如此,大灣區的工業製造並非單打獨鬥,而是集團軍作戰,配套能力極強,尤其在電子通訊、新能源產業、汽車製造等新質生產力領域更是技術異常強大,產業配套優勢明顯。民營經濟的強大是整個大灣區的又一張經濟名片,無論深圳、東莞、佛山、廣州,民營經濟都佔居各地經濟總規模的六成以上甚至高達九成,令美國聞風喪膽的華為、大疆、比亞迪等一批跨國創新企業都誕生在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已經形成了有利於民營企業生存與發展的良好營商環境,在大灣區成長起來的民營企業活力足,效率高,發展快,創新能力強,成為中國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生力軍。民營經濟已經成為大灣區經濟最重要的支柱,是粵港澳大灣區成為世界一流灣區的最大底氣!

 目前,無論從各項數量經濟指標看,還是從經濟構成觀察,無論從國內地位的提升還是在國際上影響力的擴大,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正如火如荼,氣勢如虹,前景不可限量。

[责任编辑:罗维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