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國家藝術基金系列:港畫家沈平 用畫筆記錄我們的香港-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文化 > 副刊

【專題】國家藝術基金系列:港畫家沈平 用畫筆記錄我們的香港

2024-04-04
来源:香港商報副刊

    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近日公布2024年資助項目名單,香港特區有12個申報項目入選,創三年來新高。香港著名畫家沈平的水彩(粉)畫《我們的港灣》,獲選美術創作資助項目。香港商報記者專訪沈平,與讀者分享他獲得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感受,並了解他的創作心得。

 旺角舊街.JPG

沈平作品《旺角舊街》。

水果檔.JPG

沈平作品《水果檔》。

    一生兩地 一半新疆 一半香港 

    如果你是一名遊客,碰巧在街上買了幾張水彩畫明信片,那大概率是香港畫家沈平的作品。

    一半新疆,一半香港,是沈平藝術畫作的精華。新疆的壯麗美景是他年輕時代的人生光亮,是他奉獻青春的地方。而香港則承載了他的半生回憶,是他安居樂業賴以生存的港灣。

    談論沈平的畫作,不能單獨看其一,沈平表示:「曾經的經歷對我影響十分大,貫穿現在的繪畫。」所謂一通百通,早年沈平曾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從事美術工作,畫各種各樣的畫,素描、宣傳畫等等,而後他去浙江美院進修,版畫、連環畫、鋼筆畫也是在那時學會的,並系統綜合的學習中國畫中的勾線白描、西洋畫中的明暗虛實。自言是一名雜家,正是豐富的繪畫經歷成就了如今獨具個人色彩的畫風。

 月照喀納斯湖.JPG

沈平作品《月照喀納斯湖》。

    翻看沈平的畫作,乍一看似乎與印象中的香港不太一樣,更多的是濃厚的煙火氣息和人情味。他說:「我喜歡畫街,貼地氣的、樸素的,也就是生活。」香港並非沈老的家鄉,卻給予他一個溫厚而包容的土壤生活,他早已深深愛上這個城市。他希望可以了解這座城市的文化和歷史,四十餘年,幾千幅畫作,從街頭畫到海港,見證着香港的變遷。

 璀璨香江.JPG

沈平作品《璀璨香江》。

    左手作畫 另創天地 

    疫情期間的一場病令沈平的繪畫生涯面臨了重大的挑戰。「一年半前我突然中風,雖然現在恢復得不錯,但是右手肌肉已經變得僵硬,想要提筆繪畫已是十分困難。」沈老坦言一度感到十分沮喪,但對繪畫的熱愛使他重新振作,開始嘗試用不擅長的左手畫畫。筆者見到眼前樂觀積極的老人,很難想像步入耄耋之年,仍能在繪畫生涯達到另一境界需要克服多大困難。而沈老卻坦然的說道:「左手畫畫很艱難,不可能像從前一樣運用筆墨畫水彩,那怎麼辦呢?我就更換了作畫工具,用新興的丙烯材料畫畫。和以前一樣,仍然追求生動樸實,色彩明快。」丙烯畫作使用的卡紙是光滑的,與水彩畫注重暈染的質感大不相同,呈現出的質感也是別樣的。

 穿梭港九的渡輪.JPG

沈平作品《穿梭港九的渡輪》。

    提到畫作,沈老難掩內心的熱愛,翻箱倒櫃找出了幾十幅以維港為主題的畫作一一向記者介紹。「這張畫是以前右手畫的,這張應該是左手……」沈老指着畫喃喃道。也許是畫了太多,他自己有時也分不清具體哪一幅是出自左手,哪一幅是右手。而坐在一旁的筆者卻看出了一幅幅畫作中的變化。右手寫實,筆鋒柔和,可以切身感受到街巷中的生活氣息。左手寫意,除了筆觸的不同和繪畫材質的不同,更注重意象的表達。因左手無法畫出精細之處,沈老近年來的畫風轉向粗獷,筆觸都以點塗為主,色彩亦明艷許多,予人強烈的視覺衝擊,未經修飾而顯見的藝術化筆觸令其繪畫風格更具個人特色。左手畫亦得到諸多同行的讚美和認可,沈老笑言:「這大概就是上帝給你關了一面窗,卻又開了一扇門。」

 銅鑼灣鬧市.JPG

沈平作品《銅鑼灣鬧市》。

    沈平一直有一個心願,他想畫銅鑼灣的路口。「在很多小街小巷,港人有時未必嚴格遵守交通秩序,會隨意穿梭其中。銅鑼灣Sogo前那麼寬廣的道路,熙熙攘攘的人群竟然如此有序。」沈老很想將這樣的場面描繪下來,他認為這正是獨屬於香港的風景。記者問為何不嘗試一二,沈老坦言左手無法描繪精細的人像,甚是遺憾。「你瞧見我左手畫新疆的馬匹都十分費力,而人像更加難畫,何況現在年紀大了,也沒有那麼多精力了。」

 午後維港.JPG

沈平作品《午後維港》。

一艘舊船.JPG

沈平作品《一艘舊船》。

    港灣是家之所向

    沈平住在港島北角,從家裏眺望出去即是維港,他時常會去海邊散步,觀察人來人往,且尤為喜歡沿着海一直走到銅鑼灣的避風塘。銅鑼灣避風塘早於十九世紀建成,而後避風塘被填平改建為公園,遂遷至現在的位置,大部分漁民都上岸生活了,但有小部分人仍居住在船上。沈老深覺不可思議:「無論日出日落,那些老漁船永遠停泊在避風塘,我覺得很是奇怪。」如今一步千里的社會,向前走一些便是銅鑼灣的商業中心,在離鬧市不遠的港灣,那些老漁船卻保留了古老而原始的狀態,安靜平和地停在那裏。沈老說很想知道那些人在幹什麼,他們在想什麼,他向記者憶述:「40多年前,初到香港,爲了養家餬口,就在中旅工作了10年。但10年後,我還想當個畫家,但見家門口那些海上家居飽含的歷史和滄桑,所以就想從漁船開始畫。」

 渡輪靠岸.JPG

沈平作品《渡輪靠岸》。

    對於獲選國家藝術基金2024美術創作資助項目,沈平表示能在眾多申請人之中脫穎而出,感到非常榮幸。他向記者透露,「在今年國家藝術基金開放申請時,我獲得遞交申請的機會。對於申報主題我就想一定要畫香港。」香港給了沈平安身立命的機會,他對香港懷着數不盡的感恩之情。沈老嚴肅地說:「香港作為中西交融之地,包容多元的文化,也包容了我。我沒有什麼可以報答香港,所以一直孜孜不倦地畫香港,特別是那些保留了舊香港人文歷史的地方。」 是次申報主題《我們的港灣》,他想回到藝術生涯起步點銅鑼灣避風塘,將香港美好之萬一展現給世人。之所以用「我們的」這樣親切的字眼,筆者認為是因為沈老的心底已將此處當做他的家鄉。(記者、攝影:Katherine)

    畫家簡介

IMG_1344.jpg

    香港著名水彩畫、水墨畫、油畫家。於 1974 年入讀浙江美術學院連環畫進修班,師從顧生岳、徐永祥、吳國亭等教授。作品多次入選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北京國際雙年展以及香港當代藝術雙年展。 

沈平生於1947年的北京,沈父為他取名「平」(北京舊稱北平,其人生路卻踏過不少平交道。沈平成長於上海,正是他偶像「神童畫家」華三川(1930-2004)出生地;15歲時應國家號召加入「支邊青年」兵團俱樂部擔任美術員,開展長達十餘年的新疆生活;17年後,因路經香港時在友人家一席話,決定在此福地生根,生活至今已40年。

沈平的創作媒介包括水彩、鋼筆、水墨、油畫、速寫素描。沈平不拘於媒介,繪下香港的舊建築、街景、果欄、大牌檔,亦不乏描繪居民生息活動的場景,勾勒出他眼中生動可愛的家園。這位北京出生、上海長大,又在新疆度過了青春歲月的畫家,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來到香港後,深深被這個城市的魅力所折服,從此香港成為了他創作的主要題材。
     除了從事創作外,還出任多個公職,包括中國美術家協會第八屆理事、香港藝術發展局顧問、中國文聯香港會員總會(香港文聯)顧問、香港美協顧問等。

[责任编辑: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