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不似之似 國畫精髓藏於攝影之作-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文化 > 副刊

【展覽】不似之似 國畫精髓藏於攝影之作

2024-05-22
来源:香港商報副刊部

 「以不似之似為真似」是不少 20世紀中國書畫家追求的藝術精神,指藝術家並非照搬、追求外形與描寫對象的相似程度,而是以概括、取捨、調節等方式,達到更高的藝術效果,這一藝術精神影響靜觀樓主人黃貴權的攝影創作。香港藝術館舉辦的「不似之似——靜觀樓藏光影與墨痕」將靜觀樓藏的中國書畫作品及黃貴權的攝影作品一同展示,互相呼應,包括朱屺瞻、高劍父、陳佩秋等名家,展現共同的美學思想。

展覽同時展出書畫及攝影作品。

 收藏或創作能反映藏家、藝術家的藝術視野,在「不似之似——靜觀樓藏光影與墨痕」,展覽中透過多幅中國書畫珍品及攝影作品,反映黃貴權獨到的眼光。

黃貴權攝影作品《松風》,2002。

陳佩秋畫作《早春二月圖卷》,1987年。陳佩秋的創作墨彩交融,為黃貴權帶來了創作靈感。

 從黑白至彩色

 黃貴權既是收藏家亦是攝影家,他的攝影佳作屢獲國際獎項,香港藝術館館長(虛白齋)麥詠雯對商報記者表示,黃貴權從上世紀60年代愛上攝影:「他的作品屢獲國際獎項,但1984年他碰上創作瓶頸而暫停拍攝10年,轉為在鑽研中國藝術過程中汲取養分,並開始收藏中國書畫。」從毅然放下相機,到再次拾起相機,歷經10年時間。上世紀90年代,他的攝影風格從黑白轉為彩色,以此呈現大自然的詩情畫意,流露出東方的獨有美學。

 麥館長以展品朱屺瞻的《雪竹》為例解釋:「朱屺瞻筆下的竹子恍如被風吹、被物件砸到,呈現動感。」黃貴權的《松風》拍攝的秋日樹林展示出落葉蕭瑟的美感。此外,朱屺瞻的藝術採用豐富的色彩演繹,以大面積敷染及鮮明強烈的對比設色入畫,朱屺瞻作品中的光色表現啟發黃貴權,令他創作出《待放》,「荷葉通常是綠色,這幅《待放》呈現出藍色。起源於他曾欣賞過朱屺瞻一幅以花青色描繪荷葉的作品,及後一次拍攝中黃貴權看見一片荷葉田恍如一片藍海,充滿了藝術氛圍,於是用長曝光改變正片顏色。」

 

朱屺瞻畫作《雪竹》,1985年。

黃貴權攝影作品《待放》,2002年。

 從具象至抽象

 除發展出獨特的色調處理外,黃貴權的攝影風格亦從紀實轉為風景,景物作品中樹為點、山脈為線,予人抽象感。如展品高劍父的《草書五言聯》書寫了看世事要有慷慨豁達的心,若想提升自己須飽覽群書。「《草書五言聯》以枯墨和中鋒運筆的形式,展現出行氣、節奏感,仔細觀賞發現有乾墨的痕跡,恍如枯藤,讓人感受書寫者的力量,能從中國文字中發現大自然的特徵。」麥館長表示,《紅豔》與《草書五言聯》有異曲同工之妙,《紅豔》用超長焦距鏡頭進行風景拍攝,疏而有勢的木棉枝條表現如書法般的線條韻律感,又如同潑墨的揮灑效果,在紛亂的枝幹線條下,有朵柔美、火紅的木棉花,形成有趣的結構,既帶有水墨的意境,又放大了大自然的美態。 (記者:Janice 部分圖片:崔俊良)

 

高劍父畫作《草書五言聯》,1938年。

黃貴權攝影作品《紅豔》,2006年。

展覽詳情

日期:即日起至另行通知

時間:星期一至三、五上午10時至下午6時;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上午10時至晚上9時

地點:九龍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號香港藝術館4樓靜觀樓藏品廳

 

[责任编辑: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