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報告出爐!-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直通大灣區 > 灣區動態

廣州市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報告出爐!

2024-05-23
来源:南方網

5月22日正值第24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廣州市生態環境局印發《廣州市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報告(2024年)》(下稱「《行動報告》」),展示廣州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共享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廣州經驗。

海珠濕地的稻花香里,人們可以觀賞到正在覓食的一級保護動物禾花雀;白雲山的蔥鬱樹林中,不時會掠過白鷳悠閒散步的身影;華南國家植物園的溫室群內,各種奇花異草競相生長,讓人應接不暇……廣州素有「千年花城」美譽,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加上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廣大市民的積極參與,孕育出多種生態系統、多彩瑰寶物種、多樣基因密碼。

寫好超大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廣州答卷

廣州利用「山、水、林、田、湖、海」的自然生態優勢,接續「青山半入城、六脈皆通海」的自然歷史文化本底,以北部山脈打造「城央生態公園」,以城市河涌形成連通珠江水系的生態廊道,構建出「新青山、新六脈」的城市山水格局。

記者了解到,廣州市第二次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成果記錄到野生維管植物231科1366屬3516種,其中在廣州市新分布的植物有117種,包括1個新紀錄科——霉草科,石灰岩地區1個新種——連平報春苣苔,以及消失近60年的飛瀑草;陸生脊椎動物457種,新增廣州市新紀錄共54種。

白雲山被稱為廣州「市肺」,也是一座動植物基因寶庫。鵲色鸝在今年「五一」期間再次「光臨」白雲山桃花澗,新物種「海珠琺軸甲」在海珠濕地被發現,和廣州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及食物增加密切相關,再次印證了廣州生物的豐富度和多樣性,更多尚未被充分了解的物種就在我們的身邊。

《行動報告》突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具體行動內容,體現全力守護綠色家園的責任擔當,同時號召社會各界積極行動,做生態文明理念的傳播者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踐行者,共同寫好超大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廣州答卷。

奏響萬物相融共生綠色樂章

法規制度是生物多樣性保護最堅強的後盾和保障,廣州不斷健全生物多樣性保護制度,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開道。據了解,廣州頒布實施了全國首個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的責任機制類文件——《廣州市生物多樣性保護部門工作清單(2022年版)》,同時組織實施《廣州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實施方案(2022-2024年)》,各部門出台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文件40餘份,持續夯實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基礎。

要了解掌握生物多樣性現狀和問題、制定科學合理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措施,離不開監測這隻「眼睛」。廣州強化生態環境監測,初步建起「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網絡,全面掌握自然保護地圖斑變化情況,實現林業數字化管理,在冊古樹名木全部錄入電子地圖監管。

《行動報告》指出,廣州不斷加強森林生態系統、城鄉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保護;保護重要物種,就地保護、遷地保護、種質資源保護協同推進;保護重點區域,對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紅線等強加監管。實施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開展森林質量優化提升、白雲山「還綠於民」、綠道碧道建設、濕地生態修復、海洋生態修復等。防控外來入侵物種,築牢生物安全屏障。嚴格監督執法,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自然保護地保護管理專項督查等專項行動,有力打擊各類違法行為。

描繪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好畫卷

珠水長流,雲山常綠。作為國際一流灣區中的超大城市、中心城市,廣州市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核心戰略,築牢北部生態屏障,構建中部「新六脈」生態廊道,打造南沙灣區「生態之心」,建設東部山水新城,維護好生物多樣性。

廣州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和綠美廣州生態建設,進一步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相關政策法規和制度,完善生物多樣性調查監測體系,加強陸域生物多樣性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開展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恢復,修復受損的生態系統,強化生物多樣性監管和執法,發揮廣州生態資源稟賦,全面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記者 張菲菲 通訊員 穗環宣 )

頂圖圖源:中新社

[责任编辑:吕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