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 | 非遺金屬鏨刻技藝傳承人陳志忠為文博會呈上「金飯碗」-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视频栏目 > 熱門推薦

有片 | 非遺金屬鏨刻技藝傳承人陳志忠為文博會呈上「金飯碗」

2024-05-26
来源:香港商報網

陳志忠、陳緒鵬在20屆文博會展位,向《香港商報》記者介紹作品

能得金飯碗,一生衣食足!金飯碗是聚寶盆的化身,自古便是身份和吉祥的象徵。第20屆文博會12號展館中,一個個金燦燦的「金飯碗」頗吸引眼球。非遺陳氏金屬鏨刻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陳志忠,以中國傳統非遺金屬鏨刻技藝將國寶熊貓栩栩如生地展現出來。

陳志忠介紹,使用傳統非遺鏨刻技藝創作的《國泰民安》金飯碗,以合金材質打造,是一款以中華國寶一大熊貓為主題的金飯碗,身輔以如意紋、水紋、回紋等傳統紋飾,寓意和諧包容、平安順遂、吉祥美好、福壽綿長!

微信圖片_20240526171202.jpg

陳志忠,出生於1968年,正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深圳市鵬城工匠、陳氏金屬鏨刻技藝代表性第四代傳承人,自幼便跟隨父輩,苦練技藝。自1986年起他在香港開達公司模具部(中堂玩具廠)跟隨駱寶璇先生學習,繼承了瀕臨消失的全套金屬手雕技藝,將傳統手工工藝與現代設備有機結合,精通金屬鏨刻工藝的所有刀法並能製作各種鏨刻工具,多幅作品上的鏨刻肌理效果被行業內作為範本傳播。

微信圖片_20240526171206.jpg

非遺金屬鏨刻技藝傳承人第四代陳志忠為在文博會展位

鏨刻,《說文解字》載:「鏨,小鑿也。刻,鏤(雕刻)也」,指先鑿後鏤,延伸為按照擬定圖案,在金屬器具之上使用相應小鑿雕刻。從出土的商周青銅器、金銀器上的一些鏨刻文、鑲嵌和金銀錯等文物標本可知,此項工藝距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它是利用金、銀、銅等金屬材料的延展性而興起的工藝,按照一定的工藝流程,以特製的工具和特定的技法,在金屬板上加工出千變萬化的浮雕狀圖案。

隨着時代的變化,陳志忠並未止步於此,他日夜苦研,將古老的手工技法運用到現代的加工程序中,實現了非遺技藝的活態傳承。在他不懈努力下,該項技藝於2020年列入深圳市龍崗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目錄。

微信圖片_20240526171209.jpg

陳志忠的兒子、陳氏金屬鏨刻技藝代表性第五代傳承人陳緒鵬

運用鏨刻工藝打造的精美作品的背後,是一次次繪畫的線條勾勒,是千萬次對胎體的錘擊摟打,是匠人「精細到骨子裏」的一絲不苟,是鉗工、鍛工、板金、鑄造、焊接等多種技術的代代傳承,更是極致的藝術理想。

除了「金飯碗」以外,展區還呈現了驚艷作品——《君王》。陳志忠和畫家高偉聯袂打造,《君王》以生肖虎年為主題,以刀代筆,通過非遺陳氏金屬鏨刻技藝在平面的銅板上將虎頭鏨刻出來。多重鏨刻紋理的刻畫下,眼睛栩栩如生,在不同角度下有不同的光澤。虎頭上不同層次的毛髮,絲絲縷縷,靈動飄逸,通過角度的變化會有不同的光澤。重要的是,與手工孤品不同,他實現了非遺作品的批量化生產。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陳氏金屬鏨刻技藝代表性第四代傳承人,陳志忠培養出了第五代傳承人,兩父子齊上陣,在文博會上呈現了匠心精品。

陳緒鵬,90後工藝美術品設計師,廣東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一品榮升》成為其非遺工藝禮品的代表作,在中國的「龍」文化中,根據龍形象的細微差異,它們被劃分為許多種類。其中,「升龍」以其靈動生猛的形象,尤其引人注目,代表了蓬勃旺盛的生機和活力。「升龍」獨具特徵,它的頭部高高聳立,尾巴下垂,四趾張楊,如同騰飛於雲天之中的神獸,背後用青色背景點綴,寓意着平步青雲、步步高升、奮發向上、事業輝煌的美好願景。

文博會展位上還時不時出現溫馨的一幕:陳氏金屬鏨刻技藝代表性「第六代傳承人」,也來「探班」。陳志忠把這位3歲的小孫子抱坐在腿上,他洋溢着幸福喜悅,稱小孫子為「老闆的老闆」。(記者:黃鳳鳴)

[责任编辑:吕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