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事講場】徵費緩行順民意 減廢做好三配套-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港事講場】徵費緩行順民意 減廢做好三配套

2024-05-29
来源:香港商報

 何子文

 特區政府日前宣布暫緩實施垃圾徵費,並會持續檢視工作進度,明年中再向立法會匯報相關工作,同時加強各項減廢配套工作,包括由下個月起,政府逐步向所有公共屋住戶,每月免費提供20個指定垃圾袋,為期半年,藉此引導居民透過用指定垃圾袋處理垃圾,評估和減少產生垃圾量。

 「先行先試」的結果顯示現行做法減廢成效不太理想,只有個別試點減少了一兩成廢物,多個民調亦顯示,主流民意不支持在8月1日推行垃圾徵費,不論從實際執行層面以及社情民意都表明,香港當前並不具備全面推行垃圾徵費的條件,這是客觀的現實。政府暫緩實施計劃,待進一步總結經驗、完善措施,既是順應民意、重視民意的表現,更是實事求是、科學決策的應有之義,勝過在條件不具備之下硬推政策,徒惹爭議,充分體現政府施政的成熟和靈活,更有利香港社會各界集中精力謀發展惠民生。

 其實,垃圾徵費只是政府廢物資源管理的一部分,暫緩實施垃圾徵費對整體環保減廢影響不大,更不代表政府不重視廢物回收,不重視環保。恰恰相反,政府果斷暫緩垃圾收費,目的是要優先政策,凝聚社會更廣泛的共識,待時機成熟垃圾收費方可水到渠成。對此,政府應該利用暫緩時間做好三大配套:

 增加廢物回收設施

 一是在全港大量增加廢物回收設施,做到總有一個在民居附近,讓市民培養廢物回收習慣。二是全力做好宣傳教育。日本等地之所以成功落實垃圾收費,與他們從娃娃抓起的宣傳教育有直接關係,通過深入的教育,從小就培養國民廢物回收的習慣,真正在社會上做到「移風易俗」。三是大力發展垃圾處理、資源回收產業,為有關產業提供政策、土地上的支持,讓循環鏈條真正暢通起來。同時,香港是彈丸之地,僅靠堆填不可持續,垃圾焚燒發電是理想的處理方式。隨着技術進步,現在的垃圾焚燒發電技術十分先進,適合在本港廣泛採用,既可解決「垃圾圍城」問題,又可將垃圾變廢為寶,值得政府大力推動。做好這三項配套工作,將可為未來的垃圾徵費營造有利的社會環境。

 必須指出的是,垃圾徵費不是錯事,錯的主要是時機、客觀環境。「寓禁於徵」的做法將大幅加重市民及工商百業負擔,在當前經濟環境不啻是百上加斤。同時,在現時配套不足之下,落實垃圾徵費極為擾民,特別是基層市民更是不勝其煩,可能引發較大的民怨。主流民意並未準備好垃圾徵費,也不支持現階段推行,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問題。垃圾徵費要成功推行,關鍵就是教育與配套並行,要有長時間的準備期,讓社會真正做到「移風易俗」,大多數市民都認同要為環保作出承擔,垃圾徵費才能水到渠道,而不是以為一紙政令就可以成功推行。

 全力做好宣傳教育

 社會不是要否定垃圾徵費,更不是要否定環保。相反,不少國家及地區亦實施了有關政策,並取得了成效。習近平主席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香港同樣應該踐行。既然垃圾徵費、減廢回收的大方向無問題,主要是執行及宣傳教育問題,這樣現在政府將政策先行擱置,然後全力做好社區上的減廢配套,加強宣傳教育,在社會上進行「移風易俗」,當各項工作準備妥當,社會又有共識之後,垃圾徵費自然可以成功落實,這樣勝過在條件未成熟之下硬推政策。這次政府果斷調整政策,充分反映政府在施政上更加靈活、成熟,也更加重視民意民情。

 其實,政府在處理垃圾徵費上,不但沒有失分,反而充分展現出施政的靈活和水平。既然在先行自試過程中已經發現各種執行上的問題,了解到政策存在的爭議,政府能夠果斷調整,消除爭議,才是真正顯示出政府的施政水平。政府施政要定優次、抓大事,垃圾徵費顯然不是當前最重要工作,香港更不應因為垃圾徵費的爭議而轉移了經濟發展的視線。

 管治能力的表現,不只是把工作做到,更是要把工作做好,完成工作不是目的,把事情做好才是,如果政策有問題,果斷調整是合理的做法。現在政策發現問題,政府先行擱置並且作出優化,這是管治能力的表現,更是將一場可能出現的管治危機消弭於無形,不讓別有用心者乘機大造文章,挑動民情,讓社會集中精力做大事。(圖源:中通社)

[责任编辑:赵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