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水墨藝術展港滬藝術家的創新與傳承-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文化 > 副刊

【藝術】水墨藝術展港滬藝術家的創新與傳承

2024-06-01
来源:香港商報副刊

    滬港兩地,繁華的都市景象如一幅幅動人的畫卷,見證著歷史的流轉與文化的交融。上海外灘與香港維多利亞港的霓虹燈光,在夜幕中相映成輝,如同兩顆璀璨東方的明珠。如今,這兩座城市不僅在經濟與時代脈動中共鳴,更在藝術的天地中交織出新的篇章。由香港視覺藝術研究會策劃的《港申薈萃》水墨聯展於即日起至6月3日舉行,兩地藝術家以水墨為筆,描繪出傳統與現代的詩意畫卷。他們的作品如同滾滾長江與浩瀚維港的水波,既有歷史的沉穩厚重,也蘊含著現代的創新與活力。

展覽現場眾多藝術愛好者駐足觀賞名家畫作。

兩地文化藝術的交匯與創新

   上海和香港作為國際大都市,在文化藝術方面的自然優勢和開放性。兩地的藝術家在彼此的影響和激勵下,展現了廣闊的國際視野和文化包容性。展覽聚焦多位香港與上海優秀藝術家,以傳統水墨藝術為基礎,展示了兩地藝術家多樣化的創作手法和現代元素的融合,呈現出當代水墨藝術的創新和變遷。參展藝術家的作品既有對傳統水墨技法的延續,也有跨界語境的實驗,將西洋畫背景和中國繪畫表現相融合,帶來耳目一新的視覺盛宴。

香港文聯秘書長彭婕在開幕式上表示:「能在香港舉辦兩地的聯展可以體現兩地文化的精髓,我感受到了每一幅畫作帶來的視覺觸動」 

 

黃阿忠謙虛地說:「此次前來香港參展持著學習的態度,來香港取經就像唐三藏去西天取經,過程不容易。」 

   不僅促進了兩地藝術家的相互學習和借鑒,也為兩地公眾提供了更多機會,從國際化的角度重新審視和欣賞傳統與現代藝術的結合。參與此次展覽的上海藝術家包括悟端大和尚、黃阿忠、孫揚、何德明、鍾基明和徐茂平,而香港的參展藝術家則有沈平、陳方遠、成乾祥、韋勁敏、沈華南、方正明和惲娟。

開幕禮現場,眾多文化藝術界嘉賓出席。包括中國書協會香港分會主席施子清,香港文聯秘書長彭婕,香港美協主席林天行,集古齋總經理趙東曉,雲峰畫廊總經理郭浩滿,香港藝術發展局顧問朱達誠,香港安徽聯誼會董事長葛焱坤等。

 

香港美協主席林天行指:「上海和香港一樣屬於中西文化薈萃之地,有眾多優秀的藝術文化作品,可以讓香港市民見到且兩地獨到的創作風格。」

    參展的水墨作品呈現了中國傳統繪畫的根本規範和美學價值。藝術家們利用傳統的章法構成、筆墨皴擦點染技術,表達了墨分五彩的氤氳之美。不僅讓觀者重溫傳統藝術的經典魅力,同時也感受到這些作品中所載涵的強烈時代風采和文化自信。部分展出作品由具有深厚西畫背景的畫家創作,將西方繪畫元素和理念融入傳統中國畫中,實現了文化語境的創新交融。這種中西合璧的手法不僅帶來了大膽的色彩元素,還與傳統的墨韻和線條技巧巧妙結合,展現了一幅幅視覺上令人耳目一新的水墨畫作,充分展示了水墨藝術的現代轉型和文化彈性。

 

陳方遠《草聖圖》。

 

黃阿忠《象外之象》。

 

悟端大和尚作品《心經》。

對話藝術家

    安居香港的沈平對於是次展覽很是欣喜,他在受訪時表示:「我出生於上海現,所以這個展覽讓我感覺很親切。滬港兩地有很多相近之處,從繁華的都市景象到文化交融,如開埠較早、中西交匯、接受外來先進文化較早等。兩地的繪畫風格也是如此,上海的海派繪畫和香港的多元繪畫格局互相影響,這次展覽亦是兩地畫家互相學習的好機會。」

 

沈平向到場嘉賓介紹自己的畫作。

  沈平認為上海畫家的作品風格多樣又富新意,香港畫家雖創作條件有限,但仍以孜孜不倦的態度創作,兩地畫家互相交流是難得的契機,希望日後能繼續發展兩地美術事業。


(謝謹伊攝)

徐茂平《抽象》。

   上海畫家徐茂平的風景畫與寫實派的畫風不同, 渾然天成的筆觸和大膽的色彩運用呈現出前衛的抽象派視覺效果,其畫的氣韻和能量令觀者感受到藝術不斷創新下帶來的魅力,正如上海這座城市所展現的蓬勃生命力。徐茂平接受香港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抽象的畫風是在不斷實踐後積累的經驗中和持續突破自我的創作狀態中無意形成的,這是迸發而來的靈感。」他的腦海裏沒有想過要刻畫抽象的風格,只是在將物體打碎重組的過程中憑感覺作畫,無意中打開了個人風格的大門。徐茂平認為畫畫講究感覺,須保持創作的連續性,「在畫抽象畫作之前,即使我很忙也會堅持每日用B4大小的紙作畫,用蠟筆隨便塗畫,為的就是保持這種感覺,畫了幾百幅後便有了這樣突如其來的靈感。」從小幅的畫到大幅,在西方藝術的影響之下,徐茂平提煉中國傳統元素進行創新。是次展出的畫作《抽象》,以三連畫的大幅畫作給觀者帶來富有生命力的視覺衝擊,引發無限遐想。(記者:謝謹伊,攝影:崔俊良)

 

[责任编辑: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