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中醫】濫竽充數與大浪淘沙-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文化 > 副刊

【漫話中醫】濫竽充數與大浪淘沙

2024-06-05
来源:

    (文:吳文豹)濫竽充數與大浪淘沙,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兩句成語,今次我用這兩句成語,來說一說當前中醫界的一些現象與狀況。

    濫竽充數一說,起源於齊宣王時代,其原文是:「齊宣王使人吹竽(竽:是古代一種吹奏的簧管樂器),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原文中說的三百人,泛指人數眾多;「廩食」,這裏指的是吃官家飯的人,由政府供養的人。原文譯義是:齊宣王讓人吹竽,歡喜每次三百人一起吹。南郭處士請求給齊宣王吹竽,齊宣王很高興,官府奉給待遇,成了吃「皇糧」一員。齊宣王死後,他的兒子齊湣王(田地)繼承王位。齊湣王喜歡聽每個人獨奏,南郭處士就逃跑了。這寓言的南郭處士,實際是一個無德無才、招搖撞騙的混混,因為他根本不會吹竽,每逢演奏,他捧着竽混在人群中,吹奏時故作搖頭晃身,擺出一副吹奏投入的樣子,但到了齊湣時代,湣王喜歡獨奏,欣賞獨奏竽的悠揚美音,要求這三百人輪流一個一個吹竽給他聽,樂師們都積極練習,準備一展身手,但這個南郭先生則惶惶不可終日,覺得要混不下去了,只好收拾東西逃走了。「濫竽」這裏指的是,根本不會「吹竽」,以假充數,諷刺無德無才、招搖撞騙、魚目混珠的小人。

24c0d875c95270d109555e5a860ca1c4 (1).jpg

本欄作者的《臨證見真金》書法作品。

    反觀當今的中醫界,尤其是中醫教育的這個領域裏,「濫竽」就特別多,「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這些「濫竽」看上去都有正規的學歷,在各種教學中,研究部門、中醫管理都有他們的蹤跡,講課陳腔濫調、反反覆覆,恰似「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完全與臨床毫無關係。長期無參與臨床醫療,沒有一點臨床心得體會,「紙上談兵」。我認識幾位「老」中醫教授醫師,一生從不去門診「看病」、為人醫治,但對什麼升級呀、職稱呀,享受哪一級待遇即十分關心,在「仕途」上積極向上爬,對學生對社會擺出一副德高望重、高深莫測的臭架子。中醫教授也好、中醫大師也好,你首先一條是「臨症看病」、替人治病才是醫師本分中的本分,失去這點,你就不配被稱為「中醫師」。許多中醫學大學規模大、系統多、分系明確、人員龐大,真是「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更可惡的是,這些「濫竽」們在學校中謀得一官半職,還為學校制訂教育方向,指導教學,那給中醫教育帶來什麼後果,可想而知了。當時我在港大教學,一些教師千方百計設法要留在學校裏,他們無技術無底氣去社會上自己開設診所,為民治病。因為去社會上開診看病,就會體現出你的「真本事」。

    香港社會很現實,你開診所,各種支出全由自己負擔,沒病人來看病就診,你就關門倒閉。這真如「大浪淘沙」,嘴上吹得再響,治不了病你就淘汰。能留下的才是真才實學,「濫竽」們是生存不下去的。但現代社會,在診療第一線的真正中醫師,大都沒有很高的社會地位,甚至被視為「非法行醫」,反觀一些在大機構、大學校的「濫竽」們則彷彿是「中醫教育」、「中醫發展」的中流砥柱,這公平嗎?這對中醫學將來發展有益嗎?難道中醫發展是靠這些「濫竽」們吹出來的嗎?實是發人深省。

31.jpeg

筆者簡介:吳文豹教授,前香港大學中醫學院副教授,從事中醫臨床、醫學教學55年。曾在滬時從業西醫骨科臨床經驗達17年。在中醫骨傷、推拿、針灸及中西醫結合領域頗有造詣。對臨床、教學有獨特見解與理論學說。

[责任编辑: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