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時評】借力大灣區 紓解牙醫荒-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商報時評】借力大灣區 紓解牙醫荒

2024-06-11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評論員 林松年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早前透露,正探討安排公務員到大灣區內地城市接受牙科服務的可行性。儘管「十畫未有一撇」,但已有公務員團體對此表示歡迎。當前香港正面臨牙醫人手短缺的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反觀大灣區內地城市資源相對充裕,牙科等醫療服務的「性價比」亦明顯優於香港,自然應是香港紓解牙醫荒的明智選擇。只要有關當局盡快處理好病歷安排、質素保證、服務範圍等問題,公僕北上「睇牙」相信可以水到渠成。

早前,醫務衛生局向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提交最新「醫療人力推算」,估算本港在2025、2030和2035年將分別欠缺210、180和120名牙醫,差距需求比率約4.6%至8.7%,要等到2040年短缺問題才會逆轉,屆時會溢出20名牙醫。根據這份文件,未來數年香港肯定不會有充裕的牙醫人手。有見及此,當局必須千方百計,盡快採取措施紓緩「牙醫荒」。

撇除私人市場不計,目前公營牙科服務的一大部分用作應付公務員福利。根據《公務員事務規例》,享有醫療及牙科福利的群體包括:月薪公務員及其家屬、領取退休金或年積金的居港退休公務員及其居港家屬、殉職公務員的居港家屬、在職期間或退休後身故公務員的居港家屬,等等。但由於牙醫不足,公務員「睇牙」往往大排長龍。有公務員團體負責人便指出,以往公務員洗牙服務約12至18個月一次,但現時要40個月才收到下一次洗牙通知;牙科治療服務更以月、年計算輪候時間。至於新入職的公務員,往往輪候三四年還未獲安排做首次牙科檢查。可以想見,假如我們的眼界超越香港,將視野擴展至整個大灣區,讓本地公務員及其家屬北上「睇牙」,這必將有效紓緩牙醫人手短缺和輪候時間太長的問題,騰出更多服務名額給有需要的市民。

一提起北上求醫,總有一些人覺得內地醫療服務不可靠,其實,此乃過時的觀點。近年,內地在包括醫學在內的各領域均取得巨大發展成就,慢慢建立起口碑,有內地大型連鎖口腔醫療機構甚至來港「賣廣告」,招徠顧客。事實上,去年初香港和內地恢復正常通關以來,就有不少難忍公立醫院輪候時間過長的市民,選擇北上「睇牙」或尋求其他醫療服務。市民「用腳投票」,某程度上印證大灣區的醫療水平一日千里,香港公務員沒有理由落後於形勢。當然,如果還有公務員擔心醫療質素問題,港府大可先爭取與深圳的三甲醫院、港大深圳醫院的牙醫部門合作,購買它們的牙科服務。如果運作暢順,將來可再擴展至更多醫院。

長遠來說,對於本地牙科服務供不應求的問題,香港可以通過培養更多本地牙醫、調整公務員福利等方式去解決。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明白香港作為大灣區其中一個中心城市,凡事「單打獨鬥」是不理想的,理應借力大灣區,在不過度佔用內地資源的前提下,幫助解決香港的難題。已經實行多年、讓本港長者北上養老的「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就是一個成功範例。至於公務員北上接受牙科服務,相信也不會有太大障礙。

圖源:政府新聞處

[责任编辑:郑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