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時評】低空經濟高飛 須合灣區之力-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商報時評】低空經濟高飛 須合灣區之力

2024-07-04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評論員 蘇信

 低空經濟是近期的熱詞,香港能否讓低空經濟高飛,享受其帶來的紅利,受到各界關注。署理運輸及物流局局長廖振新昨表示,特區政府正進行前期工作,會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推行低空經濟試點項目,以無人機載貨為起點,由近至遠、由輕至重方式推展。低空經濟是一片新藍海,前景廣闊、潛能巨大,香港盡早布局,入場搶佔先機,方向完全正確。雖然本港面對高樓大廈林立、人口稠密等先天因素的掣肘,惟在新機遇面前不能缺位,須從實際出發,想辦法揚長避短,因地制宜創造低空領域在本地的應用場景,更要將眼光放遠,合大灣區之力開拓低空經濟,打造新增長引擎。

 低空經濟是指在低空空域範圍內,以民用有人駕駛或無人駕駛航空器載人、載貨及進行其他作業場景的低空飛行活動。相關產品包括無人機、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直升機、傳統固定翼飛機等,涵蓋工農業、城市治理、應急救援和生活等多個應用場景,目前以無人機表演和物流配送的應用最廣泛。

 低空經濟的巨大潛力已有「績」可尋,現時內地低空經濟應用場景豐富,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2023年內地低空經濟規模達5059.5億元,增速為33.8%,預計到2026年有望突破萬億元。在香港,低空領域的應用場景並不少見,除了節日的無人機表演,亦用於日常河道、斜坡檢查,以及樓宇測繪及勘探等,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當然,在香港大規模發展低空經濟,也面臨一些現實的困難。香港地方密集,高樓大廈多,低空經濟涉及飛往不同區域,牽涉航空安全、空域管理、個人私隱、保險要求、跨境飛行活動的通關程序等,這些都要設法解決,以確保飛行活動有序、風險可控地進行。實事求是,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拓展多產業領域與多元化場景應用,是合適的做法。相較已經高度發展的九龍和港島區,密度較低地方如北部都會區、交椅洲人工島等,能提供大量土地和空間,或許是本港試驗低空經濟的絕佳地點。政府可考慮預留空間和土地,牽頭規劃設立基礎設施,並檢視現時法律框架,拆牆鬆綁,在不同政策範疇下作出配合,顧及可操作性、安全等細節,以先行先試的方式,一步一步將低空經濟產業做大做強。

 香港更要善於借力,依托大灣區發展低空經濟。例如作為低空經濟主力「無人機之都」的深圳,早已初步形成了領先的產業集群和產業生態,香港與深圳一河之隔,有條件發揮聯動作用,攜手打造一條跨境、跨域、跨業合作的低空經濟走廊。雖然兩地跨境飛行涉及複雜法律問題,但辦法總比困難多,關鍵要有這個意識,朝着積極探討可行性及解決問題的方向努力。此外,發展低空經濟不一定要在本港飛,香港亦可以從「低空+」出發,發揮基礎研發能力和國際化優勢,加強對低空經濟的研發,找到更多應用情境,並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合作,將成果落地變成產業,提供多產業領域拓展和融合應用的服務,亦吸引更多跨國企業和技術公司來港投資。積極融入大灣區低空經濟的建設發展,本港發展低空經濟自可事半功倍。

[责任编辑:赵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