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跟白沙村易漢猷前村長下午茶,提到他去年出版的《白沙村志》記有不少傳統風俗,讓人一開眼界,誰知他老卻猛擰頭說尚有遺漏,言事後才想起一種已在新界失傳的神秘風俗,無奈書已付梓,來不及增補。聽罷,筆者當然兩眼發光,忙問是啥?他就笑笑口拋出兩個字——「喊驚」!
一提「喊驚」(或稱收驚),筆者腦海馬上浮起《廣東民俗大觀》所載:「一種病人,日久未癒,且神志不清,如失去魂魄般,家人就可以在家門焚燒香燭,用手拍打病人穿過的衣服,且拍且喊病人的名字,以招神魂歸來。」而白沙村昔日也十分流行喊驚,如今年紀上70歲的村民,不論男女都留有記憶,像易村長他小時就親身經歷過。
道經中有關「三魂」的繪圖,喊驚就是要召回病人走失了的神魂。
三種方法 有領衫香燭冥鏹必備
據他說,喊驚其實有三種做法的,第一種最簡單,家人先查問小兒病發前到過什麼地方(大約方向),於是選擇一個黃昏時段,由一位阿婆手執一件病童的衫仔,其必須是有領的,再拿一柄鐮刀,以及香燭、冥鏹、五色彩紙等物到預定方向的一個三岔路口(或橋頭)「作法」,其時阿婆便會唸唸有詞:「今日乜乜兒童年紀細,不懂世事,有何冒犯,請原諒!」稟告後,便用鐮刀不停拍打地面,續唸道:「乜乜乜(小孩名字)同靈(按:也有指是「同年」)返來啦!吃茶吃飯香囉,唔使驚,唔使狂,精神爽利。」如此她就一邊喊一邊走回家,待去到家門口,就把衫仔交其母親雙手接過,再將其披在病童身上,如此連做三次,病童就可痊癒。
第二種做法就複雜些,當然那病童也就嚴重一些,方法是找四個阿婆,其中三個要不同姓氏,而四人都須懂得喊驚,在黃昏時分,齊齊到病童家門口空地作法。四人各司其職,一個手拿有領衫和鐮刀,其餘三人就各拿一張捲蓆。當點燃香燭稟過神明及遊魂野鬼後,那拿鐮刀和衫的阿婆就會唸一段口白,內容一如第一種做法,跟着把衫在火上繞圈三次後,就用鐮刀拍打地面。同一時間,三個阿婆亦猛力以草蓆拍打地面,隨打隨喊道:「乜乜乜同靈返來,唔使驚,唔使狂……」如此大約維持五分鐘左右,就把件衫披到病童身上,如是者連做三晚。
茅山師傅招魂用的鈴刀(左)和號角(右)。
請茅山師傅作法吹號角餵符水
最後一種喊驚方法就是要請茅山師傅幫忙稟神,並手執鈴刀作法招魂,做時也是揀在黃昏時分的一個預定地點,由兩個阿婆幫忙燒香,並手執童衣在火上繞圈,一邊做一邊喊「乜乜乜同靈返來囉!」而茅山師傅就乘時吹響號角,隨吹隨回到病童家中,當餵過符水後,就把代表「同靈」的有領衫披在病童身上,那喊驚就算完成,而這種方法只做一次就足夠。
聽完以上易村長的口述歷史,真的是又長知識,想起多年落鄉考察,也聽過不少昔日的神秘風俗,除了喊驚,還有一種在中秋夜玩的「迷八仙」,卻不知現在還有沒有人懂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