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評】中法關係為全球文明互鑒發揮引領作用-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建評】中法關係為全球文明互鑒發揮引領作用

2024-07-12
来源:香港商報網

民建聯副主席、立法會議員 周浩鼎

今年是中國與法國建交60周年,而中國文化以六十年為一個甲子,代表舊周期的結束和新周期開始。為了慶祝這個重要日子,民建聯於7月6日至8月4日期間,於中環廣場46樓,與譚兆璋教授共同主辦「中法建交60周年──從北京巴黎歷史看發展」展覽,特別感謝信和集團、黃廷方慈善基金、太古集團擔任協辦單位,及特別鳴謝新鴻基地產、中環廣場、沈墨寧先生的支持。開幕禮於7月6日順利舉行,由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外交部駐港特派公署副特派員潘雲東、法國駐港澳總領事杜麗緹女士(Miss Christile Druhle)擔任主禮嘉賓。筆者榮幸能夠參與協助籌備是次歷史文化展覽,並在開幕禮為大家重點介紹部分展品歷史。

中國和法國的社會文化交流有着長久的歷史,建交六十年來,兩國的合作和友誼不斷加強,而香港,憑着「一國兩制」優勢,一直是中國聯繫世界的一個重要窗口,中法文化、社會、經濟交流合作在香港有着深厚的基礎和豐富成果。民建聯主席陳克勤在開幕致辭中亦提到,每年法國五月藝術節,在香港一直是深入民心的標誌性活動。「聯通世界」是民建聯其中一項重點工作方向,我們希望可以值今次展覽,透過香港這個國際文化中心,向港人、國際人士,及在港的外國人士等,展現中法兩國的歷史及人文交流,為增進中法友誼出一分力。

中法友誼源遠流長

中法交流早於清朝已經開展,今次展覽共展出超過80件展品,都突出自古時起北京和巴黎的面貌及中法文化交流情況,例如北京古地圖/卷軸圖、中國歷史圖片、巴黎古地圖、法國歷史圖片及拿破崙四世古典八音盒等。清代康熙執政的時期,有一批來自法國的傳教士,包括白晉,除了前往中國和康熙作交流之外,還提供一些協助,和中國本身熟悉天文和地理的官員,合力繪製比較精準的中國地圖。此外,法國傳教士白晉當年來到中國後,經年累月研究易經,及後他和另外一位德國學者萊布尼茲深入交流,其後萊布尼茲於18世紀初發表科學論文,特別提及易經對他們的啟發及發展二進位制的關係。從上述的歷史,可見中法之間的交流歷史深遠而且意義重大,法國人對中國古典哲學亦早有研究。

正如陳克勤在開幕致辭中指出,於1964年(60年前),法國更是首個西方大國和新中國正式建交,當時全球仍然處於冷戰時期,此重要的決定凸顯兩國領導人的睿智、遠見以及前瞻性,在國際之間有很重要的影響及意義。故此,展覽同時展示中法建交大事年表、領導人發言節錄等內容,讓參觀者了解中法兩國建交大事。中法關係始終緊跟時代,為全球文明互鑒發揮引領作用。適逢今年在巴黎舉辦奧運,今次展覽亦展出2008年北京奧運的歷史圖片/剪報,讓大家重溫北京成功舉辦奧運這盛事,亦祝願巴黎奧運圓滿成功。

筆者祝願中法兩國人民的友誼和合作不斷鞏固和發展。今次展覽亦是一個很好學習國情教育的機會,歡迎家長攜同子女到場觀看展覽,加深了解祖國外交成就,從而加強國民身份認同。

頂圖圖源:新華社

[责任编辑:吕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