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亞灣核電站30年大修圓滿完成 實施近200項技術改進-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直通大灣區 > 灣區動態

大亞灣核電站30年大修圓滿完成 實施近200項技術改進

2024-07-17
来源:深圳特區報

 「一座安全、綠色、智能化的中國式現代化核電基地。」大亞灣核電運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何六一如此向記者描述自己心中未來大亞灣核電基地的模樣,這也是一位從業27年的老核電人對大亞灣核電站「三十而立」煥新出發的美好期許。

 近期,深圳大亞灣核電站1號機組一次併網成功,加入到粵港澳大灣區「迎峰度夏」電力保障當中,標誌着我國大陸首座百萬千瓦級商用核電站的首個30年大修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不僅全面提升了大亞灣核電安全水平、數碼化、可靠性,也將為後續我國其他核電站重大改造的項目管理和風險管理提供可推廣、可複製的寶貴經驗。

 一場提前10年做準備的「必勝」硬仗

 核電站「大修」,如同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定期「體檢」,是在一定周期內主動對核電機組設備和系統進行的「體檢」和「保養」,以確保核電站安全穩定運行。自1994年首台機組投入商運以來,大亞灣核電基地每年都會上演好幾場大修,但是30年大修卻是頭回,沒有成功經驗可循。

 「與常規大修不同的是,大亞灣核電站30年大修還涉及機組設備和系統的改造,牽一髮而動全身,而且很多項目都是國內首次實施,可以說是規模大、項目多、任務重。」近日,何六一在接受深圳特區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大亞灣公司提前10年開始籌備重大改造項目,成立30年大修前期準備指揮部及三十年改造指揮部,並為30年大修「量身打造」一套安全質量、風險管控方案,從「人、機、料、法、環」5個維度動態識別和持續提升改造項目準備成熟度。

 10年的充分籌備為大亞灣核電站30年大修的高質量開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從去年率先開啟大亞灣核電站2號機組30年大修,到前不久1號機組一次併網成功,7000多位核電人奮戰近200天,共成功實施近200項技術改進,完成工單近3萬張,用「嚴慎細實」的作風、開拓創新的精神、攻堅克難的幹勁,打贏了這場核電領域的焦點之戰,讓「而立之年」的大亞灣核電站「重煥青春」。

 「前後共歷時199.38天,是我進入大亞灣核電站工作20多年以來,印象最深、最難的一場大修。」談及剛圓滿結束的30年大修,從核電運行一線成長起來的何六一,言語中難掩自豪之情,大修中點滴記憶深刻。

 大亞灣30年大修包含若干個重大的設備升級改造項目,如何做好重大改造交叉耦合風險管控,是此次大修的一大難點和挑戰。大亞灣公司組織成立專家團隊,創新性開發「施工交叉耦合風險評估模型」,有效降低大修施工安全質量風險及計劃管控壓力。

 何六一說,從前期規劃到大修準備、大修實施,每個階段都會碰到前所未有的挑戰,但是近7000位參修人員「擰成一股繩」,迎難而上,拿下了一場又一場硬仗,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突破,「每場硬仗、每次突破的背後,展現了敢為天下先的特區精神,自立自信自強的大亞灣精神,勇於擔當、捨我其誰的三十年大修精神」。

 一次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實踐

 「DCS畫面顯示全部正常,DCS系統運行穩定,系統調試全部完成。」2024年新年伊始,應用了中廣核自主知識產權的非安全級數碼化儀控系統平台(DCS平台)SH_N的大亞灣核電站DCS改造項目現場調試全部完成,意味着全球首台在役M310堆型核電機模擬控制系統的數碼化改造滿足各項運行標準,將為機組安全穩定運行保駕護航。

 核電DCS系統是一座核電站的「神經中樞」,控制着核電站數百個系統、上萬個設備的運行和負責各類工況處理過程,長期以來一直是核電裝備領域待征服的一塊高地。此次大亞灣核電站30年大修實施的14項重要項目改造,DCS系統全數碼化改造則是重中之重。

 「大亞灣核電站常規島和核島採用的是早期非數碼化系統進行控制。目前,核電站的全數碼化改造在國內大型核電機組並無先例,國際上的案例也屈指可數。」何六一說,項目改造面臨着關鍵設備和技術國產自主化等種種難題,在對其他國家核電站數碼化改造進行深入調研後,大修團隊更堅定地選擇「要進行自主化、國產化改造,我們要把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說干就干。DCS改造項目組克服重重阻礙,不僅保質保量完成了既定改造目標,而且首次對常規島70個系統、近4000個邏輯迴路,生成超30萬行的測試表,實現了10萬餘次電纜端接零失誤,進一步提升機組的安全穩定性,還交出了「18天DCS一次上電成功」「從上電到調試DCS設備零損壞」「270項調試實驗一次成功」等一份份亮眼成績單,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貢獻了「大亞灣方案」。

 「以前的系統試驗需要拆接線、連接信號源等複雜操作,操作員手感要非常精細。DCS全自動數碼化系統改造後,只需點點鼠標就可以完成,操作更方便、更可控。」何六一表示,除了DCS系統數碼化等重大項目改造外,30年大修中還首次應用一系列新方法、新工藝、新工具、新技術,解決了一批痛點、難點、卡點問題,成為了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實踐地。

 一座中法能源合作交流的橋樑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標誌性工程,深圳大亞灣核電站是引進法國核電技術,法國電力集團全程參與核電站的設計、建設和運行,代表着中法核能科技合作的開始。中國核電則以大亞灣核電站高起點起步,走出了一條「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自主發展之路,躋身核電大國之列。

 以深圳大亞灣核電站為橋樑,中法能源合作共贏的故事持續至今。今年6月初,十幾位來自法國電力集團的高級生產管理人員,在大亞灣核電基地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觀摩學習。

 「從跟跑到並跑,大亞灣核電是中國核電從弱到強的重要參與者和見證者。」何六一表示,核電是全球一體化發展的行業,大亞灣核電多年來始終堅持開放合作,堅持國際交流,與包括法國在內的眾多國際核能行業保持互動學習,進一步強化核電安全管理和運營水平,互利共贏,助力構建全球核能行業命運共同體。

 大亞灣核電投入商運30年以來,安全運營業績始終處在世界先進行列。與2022年世界核營運者協會(WANO)壓水堆關鍵業績標桿比較,2023年,大亞灣核電六台機組72項指標中,總計63項指標達到世界前四分之一的先進水平,佔比87.5%,創全面商運以來最好水平。在世界核電領域權威評比——法國電力集團安全業績挑戰賽中,大亞灣核電基地連續11年奪得「能力因子」第一名,累計冠軍數增加到39項,占該項賽事冠軍總數的一半以上,是全球獲得冠軍最多的核電基地。

 截至2024年6月30日,大亞灣核電基地6台機組已累計實現上網電量9597億度,其中輸送香港的電量累計達3145億度,佔香港總用電量的四分之一。與同等規模燃煤電站相比,大亞灣核電基地累計減少標煤消耗約2.9億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7.9億噸,環保效益相當於種植近216萬公頃森林,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低碳能源轉型、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深圳特區報記者 吳亞男)

 圖説:DCS改造團隊進行「森林電纜」攻堅。受訪單位供圖

[责任编辑: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