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社會各界幹部群眾認真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直通大灣區 > 灣區動態

廣東社會各界幹部群眾認真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2024-07-21
来源:南方日報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這次全會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舉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全會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謀劃和部署改革,書寫了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的時代新篇。

 廣東社會各界幹部群眾紛紛表示,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全會精神,向改革要活力要動力,結合工作實際抓好改革落實,凝心聚力、奮發進取,走好走實高質量發展道路,不斷夯實現代化建設的「硬實力」,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轉化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廣東實踐的具體舉措和實際成效。

 吹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衝鋒號

 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徵、最壯麗的氣象。

 「全會吹響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衝鋒號,鼓舞人心,催人奮進。作為農林類『雙一流』建設高校和廣東省高水平建設高校,華南農業大學有責任有條件在服務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中當先鋒、打頭陣、創品牌、作示範。」華南農業大學黨委書記李鳳亮表示,學校將在全會精神的指引下,向深化改革要動力,向創新創造要活力,向開放辦學要潛力,堅持走內涵發展之路、改革創新之路、開放合作之路、科學治理之路。

 他表示,華農將積極探索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的路徑,讓各類創新要素的活力充分涌流,讓農業新質生產力生發的土壤更加肥沃,培養更多卓越農林人才,產出更多水平高、可轉化的農業科技成果,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新模式和新範例。

 「全會提出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這是迎接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的必然選擇,對廣大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黨委書記張鴻翔說。在他看來,生命健康是我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有望實現革命性突破的重點領域之一,廣州健康院引導科研人員挑戰顛覆性、非共識的前沿問題,為勇闖「無人區」的基礎研究人員提供有力保障,催生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

 「作為科研『國家隊』,我們將聚焦高質量發展的時代主題,抓好改革落地,逐步打造課題組群、團隊協作攻關模式,強化使命導向的體系化、建制化研究範式,引導科研人員開展高水平的自由探索。」他說。

 汕頭大學校長郝志峰說,從布局多校區、擴大招生規模,再到專業的新增、課程的整合,汕大正以國家發展、區域發展、地方發展需求為導向,以「沖一流」的內驅力和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的外驅力,推動人才培養和服務社會的「雙向奔赴」。

 郝志峰表示,接下來,汕大將深入貫徹落實全會精神,聚焦戰略科技力量、新領域、新業態以及區域重點產業,建設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TISC中心、環南海地區重要海水養殖品種開發利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粵港有序結構材料的製備與應用聯合實驗室等科研平台,服務化學與精細化工廣東省實驗室、汕頭科學城建設,推動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和大健康產業發展,為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貢獻汕大力量。

 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

 全會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也是廣東的戰略之舉、長遠之策。當前,廣東正快馬加鞭,以「新」提質,勢頭正勁。

 近年來,廣東面向國家戰略目標和全省重大需求,依照「戰略急需、支撐產業」原則,聚焦重點發展領域,率先創新開展省實驗室布局與建設。

 作為廣東省實驗室之一,佛山仙湖實驗室針對氫能產業存在的儲運和綠色規模化製備發展瓶頸,全面推進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產業化關鍵技術開發與應用。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向改革要活力要動力。」佛山仙湖實驗室黨委副書記王志方說,實驗室將繼續探索績效考核管理機制改革,完善「能者上,庸者下」的制度,提升科研活力,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我國發展之所以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關鍵靠的是改革開放。新時代新征程上,要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局面,仍然要靠改革開放。」學習全會精神,廣東省科學院中烏焊接研究所常務副所長高世一深有感觸。

 他說,當前研究所正處於創新體制機制、推進技術攻關、推動成果轉化、培育高水平人才隊伍和加強國際科技合作的關鍵階段,全會為研究所的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我們將努力解決高端智能焊接裝備、複雜結構鈦合金焊接技術裝備等方向的『卡脖子』難題,因地制宜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產業科技互促雙強作出貢獻。」

 「全會提出,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激勵約束機制,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作為科技創新企業,我們深感責任重大。」深圳前海瑞集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建文說。

 他說,創立於2016年的前海瑞集僅經過5年發展就成長為專精特新「小巨人」,這背後正是得益於改革開放與不斷創新。未來,公司將繼續堅持「加快構建增長新動能,着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發展理念,加大創新力度,將機械人「手」「眼」「腦」控制技術應用到橋鋼、船舶鋼結構等行業,助力新型工業化進程和高質量發展。

 以深化改革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全會指出,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今年1月,由廣東企業研發的國內首台透射電鏡正式發布,標誌着我國在高端科研儀器領域邁出關鍵一步,突破國外在該領域的壟斷。企業負責人、廣州慧炬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曹峰說,透射電鏡的研發、生產涉及多個學科間的交叉和融合,要將理論實踐化、把技術轉化為產品,需要不同學科背景的人才之間密切配合。

 「全會強調,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作為科創企業,我們倍感振奮。」曹峰說,企業將立足自主創新,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大研發投入,在透射電鏡領域研發電壓更高、解像度更高的產品,力爭在技術攻關、產業創新、生態培育等方面實現更大突破。

 在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副院長趙倩看來,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就是要將技術突破、創新要素配置和產業深度融合,從基礎科學原理出發去研發新技術新產品,產出源頭技術、底層技術,幫助企業實現跨越式創新發展。

 她說,當前廣納院圍繞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需求,通過「跨領域產教融合協同育人」項目與高校深度合作,共同培養工程類高端人才。這種產學研深度融合模式,為廣東納米科技發展注入了新動能。「接下來,廣納院將深入貫徹全會精神,優化激勵機制,深化與高校、企業的合作,打造更加完善的科技創新生態,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科技力量。」趙倩說。

 廣州南沙正在建設全國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粵港澳人才合作示範區和國際化人才特區,創新創業氛圍濃厚,尊才愛才蔚然成風,大批青年科技人才在這片熱土上施展才華。

 為了進一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南沙建立了粵港澳大灣區博士後科技創新公共研究中心。該中心秘書長林津說,中心成立以來累計與46家企事業單位聯合培養博士後241名,大部分留在粵港澳大灣區工作。

 「全會為進一步做好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全會精神,發揮博士後制度培養和使用相結合的特點,促進人才、項目以及創新創業成果留在大灣區,為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林津說。

 南方日報記者 卞德龍 李秀婷 鍾哲 錢明雅 馬芳 吳雅楠 杜瑋淦

[责任编辑: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