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萬億!從「期中考」看經濟第一大省如何中流擊水-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直通大灣區 > 灣區動態

6.5萬億!從「期中考」看經濟第一大省如何中流擊水

2024-07-24
来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7月23日,廣東省統計局發布上半年經濟數據。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上半年,廣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5242.50億元,同比增長3.9%。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357.49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26106.10億元,增長5.7%;第三產業增加值36778.91億元,增長2.7%。

 行至年中,展望全年。「期中考」既是「成績單」也是「方向圖」。

 廣東經濟韌性強、活力足、潛力大,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變。看待廣東經濟運行整體態勢,既要看速度,也要看質量。

 不難看出,2024上半年,廣東經濟運行總體平穩,新動能快速成長,轉型升級穩步推進,而與此同時,當前外部環境複雜嚴峻,國內有效需求依然不足,經濟回升向好基礎仍需鞏固。

 中流擊水,逐浪前行。

 作為借着「改革開放先走一步」的廣東,一直是觀察中國經濟發展的窗口。春江水暖,在這片土地上,每一次的「敢為人先」、每一次的「勇立潮頭」,每一步的「摸着石頭過河」,都備受關注。

 7月10日,2024年廣東全省上半年經濟形勢分析會暨省委財經委會議在廣州召開。

 會上,廣東省委主要領導表示要「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發展信心,進一步振奮起抓經濟、拼發展的精氣神,抓住一切有利因素、利用一切有利條件,奮戰三季度、奪取全年勝,以紮紮實實的發展成果迎接新中國成立75周年。」

 「抓住一切有利因素、利用一切有利條件。」接續奮鬥「衝鋒號」正在廣東大地奏響。

 擊鼓催征,回聲嘹亮。

111.jpeg

 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實踐何以備受矚目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四次赴廣東考察,要求廣東要錨定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目標,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戰略任務,在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強能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繼續走在全國前列,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

 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廣東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實現現代化的奮進之路,經濟發展邁上新台階。

 一個朝氣蓬勃、幹勁十足的廣東,正迎面而來。

 6.0%。工業生產穩定增長。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96萬億元,同比增長6.0%,增速比上年同期和上年全年分別提高3.5個、1.6個百分點。

 15.5%。工業投資、工業技改投資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勢頭。具體來看,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5.5%,其中工業技改投資增長18.1%,設備工器具投資增長24.1%。

 8.1%。新動能產業快速發展。先進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1%、13.0%,其中高端電子信息製造業增長16.3%,航空、航天器及設備製造業增長20.9%。高技術產品產量較快增長,新能源汽車、智能手機、集成電路、工業機械人產量分別增長25.7%、23.4%、31.1%、37.6%。

 2.7%。服務業平穩增長。上半年,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7%。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分別增長12.7%、8.9%、6.5%。1—5月,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7%。

 19.6%。新動能投資快速增長。全省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9.6%,先進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分別增長18.6%、23.9%,其中裝備製造業投資增長22.8%、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投資增長26.4%。

 2.35萬億元。上半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5萬億元,同比增長1.2%。城鎮市場消費品零售額增長0.6%,鄉村市場零售額增長4.9%。而從收入來看,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31元,增長6.7%,也比城鎮居民高出2.7個百分點。

 蓬勃的朝氣、聚合的人氣、增長的商氣,匯聚成一個底氣十足的廣東,必將走向新的高度。

 凝心聚力、邁步前行。

 關鍵之年,廣東何以邁好關鍵一步

 在歷史長河中,決定人類文明與命運發展的軌跡,往往看的是關鍵幾步。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關鍵之年,看廣東如何下好「先手棋」、走好關鍵的「步伐」?

 「1310」,這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廣東實踐的「密碼」。廣東正錨定「走在前列」總目標、激活改革、開放、創新「三大動力」,讓廣東走在前列的步伐更加堅實有力、步履穩健、大步向前。

 作為中國與外部世界聯繫的主要通道,中西文化在此碰撞、匯合、交融。

 四十多年來的廣東,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奇蹟,四十多年來的廣東,上演着一段又一段的傳奇。四十多年後的廣東,必將再更高的起點上再次「蛻變」、勇立潮頭。

 敢為天下先,一直是這片土地上,最鮮明的特徵。

111.jpeg

 看改革。改革是廣東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再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改革是不變的主題。

 廣東,責無旁貸,一往無前。

 企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近年來,圍繞經商創業的痛點難點,廣東市場監管部門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在登記註冊領域先後實施註冊資本認繳制、壓縮企業開辦時間、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等一系列改革,推動市場准入制度發生了根本性變革,企業開辦更加便捷高效,助推企業發展提質擴量。

 改革顯著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提供了更多便利和空間,企業開辦時間從一個月以上壓縮到目前的1個工作日內,近五年年均新設企業100萬戶,發展內生動力明顯增強。

 當前,廣東持續優化企業開辦服務,着力減時間、減環節、減材料、減「跑路」,整合企業開辦6個事項為「一件事」,一次性領取「照、章、銀、稅、保、金」等,實現企業開辦「一網通辦、一天辦結」。

 「一照通行」改革,將企業高頻辦證事項與營業執照合併辦理,實行「一次申辦、一表申請、材料復用、並聯審批」,覆蓋48個許可事項,60個辦事場景,市場准入透明度和可預期性大幅提升。

 看開放。不斷優化繪就「最大同心圓」。

 7月17日,廣東上半年外貿成績單新鮮出爐,進出口4.37萬億元,規模再創歷史同期新高,增長13.8%,高出全國平均水平7.7個百分點,佔全國比重20.6%。其中出口增長12.1%、進口增長17.1%,外貿回升向好的態勢不斷鞏固。

 作為外貿第一大省,廣東外貿「成績單」依舊亮眼。

 隨着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廣東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南大門,對外開放的大門也越開越大。

 今天的中國發展離不開世界,當下的世界發展同樣需要中國。

 在廣東廣州的一家體育企業,他們通過技術創新、設計改良等方式,將新材料、新工藝、新模式融入傳統產品中,這家企業憑藉技術轉型升級和對產品的嚴格把控,對出廠後的乒乓球設置了15道檢測關卡遠超國際乒聯標準。

 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吳華強告訴總台記者,平均下來每100個乒乓球里只能挑出3—5個,成為2024年巴黎奧運會乒乓球的官方比賽用球,獲得來自世界各地商家青睞,以新質生產力培育傳統產業,為廣東的外貿注入新動能,也充分展現了我們整個技術的升級換代。

 不斷拓寬「出海路」的不單僅有企業,廣東省內海關通過一系列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的改革措施再創新再升級,在廣東省持續擴大「組合港」「一港通」改革覆蓋範圍,今年1—5月新增航線5條,運輸集裝箱量23.9萬標箱,同比增長43.4%,目前兩模式總航線已達62條,實現省內7個直屬海關全覆蓋,為企業節省物流等相關成本已超2億元。

 看創新,創新是第一動力,為製造業增添澎湃動能。

 「孔雀東南飛」流行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來自全國五湖四海的追夢人南下來到廣東打工。而今天,來到廣東尋找更好的發展機遇,早已成為全國年輕人的習慣和首選。

 廣東作為經濟大省、製造業大省,擁有豐厚的科技創新資源和雄厚的科技創新實力。

 當下的廣東正不斷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

 當下的廣東,正緊盯顛覆性、前沿性技術,抓牢戰略性、先導性產業,努力成為主要創新策源地。

 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最新公布的19個新增職業中,其中有一個職業叫做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統應用員,指的是運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及工具,從事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統設計、調用、訓練、優化、維護管理等工作的人員。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人工智能研發部的林楨哲和羅明傑便是其中的兩位。他們的工作就是讓人工智能成長為專業的眼科醫生。

 林楨哲和羅明傑告訴總台記者,他們的目標就是把人工智能和醫學的融合,將人工智能的診斷算法部署在醫療資源相對匱乏地區,讓那裏的患者也能擁有較高診療水平的醫療服務,為老百姓帶來優質的醫療資源。

 除了科研人員,實驗室的不斷鋪開,也為廣東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奠定基礎。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高水平人才高地等全面建設,鵬城實驗室、廣州實驗室、大科學裝置等「國之重器」相繼布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等密集落地,高水平大學、科研院所、科技領軍企業形成積厚成勢。

 步履堅定,鏗鏘前行。

 「再造一個新廣東」 何以勇闖新路

 線路圖明了清晰、實景畫栩栩如生,當下的廣東,正在以「再造一個新廣東」的闖勁拼勁再出發,勃發新氣象、闖出新路來。

 大灣區春潮湧動,一小時生活圈成現實。2023年大灣區經濟總量超14萬億元,以不到全國0.6%的國土面積,創造了全國1/9的經濟總量。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逐步從發展願景成為生活現實。

 自2023年7月1日「港車北上」政策落地實施以來,截至7日下午,經港珠澳大橋出入境的香港單牌車突破100萬輛次。

 據邊檢部門統計,今年上半年,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6次刷新客流車流紀錄,港澳單牌車日均通行量達到7800輛次,港澳旅客超過4.2萬人次,其中「港車北上」月均超11萬輛次,6月份單月首次突破13萬輛次。

111.jpeg

 在中山,香港青年梁漢傑正駕駛着港車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十年前,他就來到中山創業,「港車北上」的實現,為他的事業和生活帶來更大的機遇。

 「這一年來我每周都往返於中山和香港之間,平時我們申請『港車北上』的時候,自己可以預約什麼日期什麼時間,其實是很方便的,因為我們加起來都不用一兩分鐘就已經完成了。」梁漢傑說。

 港珠澳大橋的建成通車,極大地縮短了大灣區的時空距離;「港車北上」政策的實施,對於梁漢傑這樣的創業者來說,更是將港珠澳大橋變成了一條連接夢想與現實的通道。

 灣區融合正給每個人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廣東,這片熱土,正逐漸成為夢想起航的港灣,而新的「大灣區」傳奇,也正在被書寫。

 「百千萬」協調發展,短板漸成「潛力板」。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是廣東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短板。廣東正全面增強縣域經濟綜合實力,推動國內外特別是珠三角產業向粵東粵西粵北有序轉移,加快把這個短板變成「潛力板」。目前,縣域地區生產總值去年增長5.2%,112個鎮入選全國千強鎮,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到2.36∶1。

 向海而行,藍色引擎動能澎湃。廣東着力優化海洋經濟發展格局,拓展藍色發展空間,打造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海洋強省建設邁出重大步伐。2023年廣東全省海洋生產總值1.88萬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的13.8%,佔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18.9%,連續29年位居全國第一。

 2023年,全省新開工現代化海洋牧場項目40個、總投資超120億元,建成重力式深水網箱近5000個。全省已建成萬山海域海洋牧場、遂溪江洪海域海洋牧場、南澳島海域海洋牧場等15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

111.jpeg

 試看南粵千層綠,綠意成為廣東發展鮮明底色。日前,廣東省林業局正式印發了《廣東省植物遷地保護體系規劃(2024-2035年)》。 《規劃》明確,以華南國家植物園建設引領,廣東省植物園體系建設分步實施評估准入,到2030年,提升或者新建區域植物園8—15個、鄉土植物園40—70個。到2035年,廣東省分布80%以上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70%以上的珍稀瀕危野生植物得到有效遷地保護,基本建成以華南國家植物園為核心,區域植物園為支撐,鄉土植物園為特色補充的廣東省植物遷地保護體系。

 改革春潮滾滾向前。

 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牢記總書記囑託,緊緊抓住重大歷史機遇,以「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不斷把改革開放推向深入,繪就高質量發展的新畫卷。

 以奮鬥的你我,成就奮進的廣東。

 只爭朝夕,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