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建言】放寬引入非本地培訓護士作用有限-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民意建言】放寬引入非本地培訓護士作用有限

2024-07-26
来源:香港商報

 資深地區工作者 何博浩

 本地護士短缺人所共知,最近立法會已通過《2023年護士註冊(修訂)條例草案》,政府拖延至今始打算放寬引入非本地培訓護士,實是亡羊補牢,雖遲到但總好過沒有。然而,筆者認為就算醫管局放寬引入非本地培訓護士,對於解決香港護士不足的作用仍是非常有限。

 首先,護士不足的問題不單單發生在香港,而是確確實實在全球上演,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在2020年發布的《全球護理狀況報告》,全球大約有2800萬個護士,就業缺口約為590萬個,明顯地「搶護士」基本上是各國和地區都在面對的挑戰。

 例如馬來西亞有專業的護士培訓課程,他們的本地護士具備能說多種語言的優勢,以致多年前已經成為多國的搶手人才,新加坡及沙特阿拉伯就是馬來西亞護士特別喜歡去工作的國家。特區政府現時的難題不單單在於如何招聘別國的醫護人才,而是要與眾多已發展國家去比拼爭搶醫護人才,所以我們需要調節思維,重點並不只是港府如何憑着薪酬優勢在別國吸納醫護人才,而是香港護士的薪酬和福利究竟對比起其他都有在「搶醫護人才」的國家和地區而言有何具體優勢。事實上,護士是一個非常專職的職業,不少西方及先進國家都已經將護士列為優先移民的職業清單,2022/23年度醫管局有2455宗護士非退休流失的個案,當中有多少個案牽涉到永久移民,可能政府在這裏沒有更多的統計數字,但相信大家都心中有數。

 改善醫護工作待遇

 其次,就算「放寬引入非本地培訓護士」能夠發揮出預期的功效,但如果有關部門一日不改善醫護的工作待遇,最後只會徒勞無功,我們只會目睹一眾醫護人員被其他國家「搶走」。筆者作為一名地區工作者,平時都收到很多護士反映工作條件惡劣,例如需要輪更、工作量過大、無止境地加班、經常需要追更、食無定時、去廁所都無時間、情緒及心理承受高壓等等,不難明白到就算香港護士的人工再可觀,為什麼仍然有這麼高的流失率,而這顯然是局方在管理上力有未逮的地方。因此,筆者建議有關部門全面檢討,多向醫護同事調查研究他們的所需,改善護士的福利和待遇問題,包括招聘更多醫護支援人員以減輕護士的工作量、研究改善護士輪更制度,提供相對穩定的工作時間,亦可以就夜班護士提供額外津貼、亦應該為醫護界提供更清晰的晉升前景及進修津貼,以及參考紀律部隊的做法,為醫護人員提供宿舍。

 香港人平均壽命冠絕全球,這亦反映了香港有一個超一流的醫療系統。但隨着人口老化,相信醫護人手不足的情況只會有增無減。筆者對於政府提出任何「引入醫護人才」的措施都表示歡迎,但亦更希望政府可以花更多心機及資源在「挽留醫護人才」方面。

[责任编辑:赵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