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創新卡點堵點 松山湖培育新質生產力「草木成蔭滿目翠」-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直通大灣區 > 灣區動態

打通創新卡點堵點 松山湖培育新質生產力「草木成蔭滿目翠」

2024-07-29
来源:香港商報網

    在自然法則中,「大樹底下不長草是」是一種常見現象;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大樹底下不長草」的情況也時常出現,大企業擠占了有限的土地、市場、優惠政策、技術人才等發展要素,中小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難以獲得成長「空間」。

    在毗鄰港深的東莞松山湖,這一現象卻恰恰相反。日前,東莞松山湖舉行2024松山湖產業高質量發展主題觀察團活動舉行,包括中央、省、市媒體及本港媒等十多家主流媒體記者深入松山湖科學城產業發展一線,聚焦松山湖科學城科技創新碩果,對話園區科學家、企業家,近距離感受松山湖高質量發展成果,共同探尋新質生產力。

1.jpg

    營造發展「小氣候」 為企業厚植沃土

    松山湖毗鄰港澳,松山湖科學城與光明科學城山水相連,共同組成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先行啟動區。如今,松山湖科學城內不僅聚集了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一批重大科學裝置,為產業源頭創新提供了「智力」保障,同時還聚集了以華為為代表了一批產業「大樹」。

    產業集聚是科學城發展的重要支撐,活動當天,媒體觀察團走進位處松山湖國際創新創業社區的三疊紀(廣東)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三疊紀」),現場了解國內首條TGV板級玻璃封裝載板實驗線的誕生歷程。

    活動現場,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三疊紀科技TGV板級封裝線目前已正式安裝投產。該生產線在晶圓級10μm孔徑、50:1深徑比100%通孔鍍實的工藝基礎上,將TGV3.0技術的領先技術拓展至板級封裝芯板領域,預計年產2萬片510*515mm玻璃封裝基板,有望以「換道超車」托舉新質生產力,助力東莞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產業高質量發展。

    TGV中文譯為玻璃通孔,即穿過玻璃基板的垂直電氣互連通孔,近年來被視為下一代先進封裝集成的關鍵技術。

    2022年4月,三疊紀在松山湖國際創新創業社區成立;2023年9月,三疊紀月產7000片晶圓的中試製造產線正式建成並正式投產。目前,該企業已先後獲得成都技轉、成都科服、院士基金、帝爾基金、一盞資本、毅達資本等戰略投資,企業發展已邁上快車道。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着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近年來,松山湖持續打造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松山湖國際創新創業社區、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等企業孵化器,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集聚發展,讓一大批專注於細分領域、創新能力強、佔據絕對市場占有率的優質企業密集湧現。

    三疊紀的「育苗」過程,是松山湖扶持科創型企業發展的生動縮影。近年來,松山湖厚植科創沃土、廣施「春風雨露」,迅速聚集一批科創企業形成「小氣候」,成為東莞加快產業科技互促雙強、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的重要支點。

    據統計數據顯示,松山湖國際創新創業社區已集聚12家新型研發機構,2個國家級孵化器、6個省市級孵化器,擁有200多個研發平台、5000多台科研儀器設備,集聚約5000名創業者和科研人才,成為珠三角創新資源最為集中的區域之一。2020—2023年間,社區高新技術企業存量從不足10家,到2023年底躍升至116家,目前社區每3家在駐企業中就有1家高新技術企業。

2.jpg

    產學研緊密協調  新興產業「多點開花」

    時下,低空經濟颳起一股科技旋風,席捲股市、創投、招商及海內外媒體頭條。

    近年來,松山湖智能移動終端產業和高端裝備製造產業發展不斷提速,為搶占低空經濟賽道搭建良好的產業鏈、供應鏈基礎。位處松山湖中晟智元園區的東莞翔際無人飛機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翔際無人飛機」),正是松山湖低空經濟領域的代表性企業。

    活動現場,翔際無人飛機總經理黃志鋒展示介紹翔際無人機研發製造的首款旗艦型無人飛行器,作為複合翼電動垂直起降無人機,該無人飛行器能實現垂直起降和滑跑起降兩種模式。

    「我們的飛行器是自主研發的,也是市面上很少採用的傾轉結構,電機的結構也是我們自主研發的。」企業相關負責人透露,該無人機通過結構優化,降低自身重量及空氣阻力,提升無人機的飛行時間和能效比,同時具備了大載重、長航時、5000米海拔高原垂直起降的優異性能,可同時攜帶多種有效載荷作業,並根據用戶需求進行個性化定製。

    與翔際無人飛機類似的科技型企業,正在松山湖加速集聚。截至目前,松山湖已聚集豐翼科技、華松創新、火螢科技、東莞通航、雲間科技、中科雲遙、蜜蜂航空、超粵航空、翔際無人飛機等低空經濟產業鏈相關環節的企業,涵蓋了無人機組裝、任務負載與行業應用、安全智能避障與事故防護、綜合服務、北斗網格、航空科普等領域,積累了一定的產業發展基礎。

    7月19日,作為松山湖加快培育生物醫藥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松山湖科學智匯城正式開園,已初步形成生物醫藥、醫療器械、健康管理3大產業板塊集聚態勢。

    沿鏈聚合,聚鏈成群。松山湖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松山湖生物醫藥領域企業超過500家,包括東陽光,三生製藥、紅珊瑚、菲鵬生物、普門生物、博邁醫療等一批重點企業。(記者 冷運軍 通訊員 松山湖宣)

[责任编辑:林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