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事講場】多管齊下解決劣質劏房問題-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港事講場】多管齊下解決劣質劏房問題

2024-10-09
来源:香港商報

 何子文

 新一份施政報告將於10月16日發表,房屋問題依然是社會各界關注焦點,特別是困擾香港多年的劣質劏房問題,近幾年仍未有顯著解決,各界都期望在當前有利的社會環境之下,特區政府可以迎難而上積極作為,解決劣質劏房問題。

 據傳媒報道,新一份施政報告將會提出解決劏房問題的措施,包括定義何謂劣質劏房及訂立劏房登記制度,並採取「兩步走」方式,先以行政手段為劏房的面積、登記制度設立標準,隨後以立法方式處理。「兩步走」方式顯示特區政府對於解決劣質劏房問題重視,值得肯定,但同時,劏房問題也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問題,在設立標準、立法處理之外,更重要是多管齊下的覓地建屋,通過大規模拓地、大規模的重建等方式,釋出土地,提供足夠的房屋特別是公營房屋供應,為基層市民提供足夠的適切居所,劣質劏房問題自然可以迎刃而解。

 房屋問題是香港市民最為關心的頭號民生難題,中央同樣高度重視。習近平主席在七一重要講話提出的「四點希望」中,更是將「盼望房子住得更寬敞一些」,列為「香港最大的民心」的主要內容。李家超特首也將解決「住」的問題,作為本屆特區政府施政重中之重。然而,目前香港的劣質劏房問題仍然嚴峻,根據統計處人口普查統計,截至2021年,全港共有107371劏房戶,住戶人數逾214000人,當中約一成單位,面積少於7平方米(75平方呎)。

 劣質劏房問題遲遲未能解決,既在於制度機制創新不夠和相應的執行受限,拓展土地、增建房屋長期停留在討論、諮詢,問題越積越多,更重要是政府手上沒有地,發展程序繁複,收地困難重重,新發展區土地由規劃演變成可供建屋的「熟地」,最少需時14至15年,賠償機制缺乏吸引力。至於靠填海造地遠水難救近火,在市區內覓地更是杯水車薪。再加上建造能力不足,多項大型工程未能按期完工,工人數目不足更是致命傷。紮鐵工人等工種長年人手短缺,就算以高薪招聘亦未能吸引足夠新人加入,連帶影響公屋興建進度。

 設立告別劏房的指標

 這次特區政府如果按一些傳媒報道,採取「兩步走」方式處理劏房問題,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可以針對全港的劣質劏房進行全面的稽查、統計和登記,從而計算出香港究竟有多少個劣質劏房單位,有多少人居於劣質劏房單位,有了這些數據政府就可以計算出要預留多少公屋單位以處置劣質劏房,從而有了取締劣質劏房的路線圖,並且在每年的公屋建屋計劃上預留足夠的單位作應對,這樣解決劣質劏房便有了總體性的規劃。而立法處理,更可授權政府部門權力,取締劣質劏房。這「兩步走」為政府加快解決劣質劏房問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讓劣質劏房居民不用無望等待。

 對於解決劣質劏房問題,政府需要有急迫感,更要設立一個告別劏房的指標、時間表,包括每年要減少多少個劏房、每年要讓多少劏房戶能夠上樓等。沒有時間表、沒有指標,繼續每年建屋數字的流水帳,根本不可能在房屋問題上追落後。有了具體的指標,各部門才會有動力研究如何爭分奪秒地拓地、如何改建、如何開發新界土地,以完成有關指標,這樣的房屋政策才能夠落到實處。更重要的是,特區政府需要大力覓地興建更多公營單位,才是治本之道。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針對居住問題,提出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滿足工薪群體剛性住房需求。支持城鄉居民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這對於香港同樣適用,香港不是無地,新界2400公頃祖堂地,以及超過4萬公頃的郊野公園,只要拿出一丁點來發展,已足以解決數以十萬計市民的居住問題,就是可供重建的舊公屋、舊區、現時閒置的工廈、學校以及具有重建價值的閒置用地,也不知有多少,只要政府拿出決心,加快推動土地的規劃、改劃、重建,完全可以提供大量土地建屋。

 特區政府應提出更多加快建屋措施,尤其是開發新界,新界幅員廣闊,要全面規劃費時甚久,政府沒有必要等規劃完成後再發展,政府可以在規劃的同時繼續收地,並且大力推動棕地、農地發展,同時積極研究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通過多管齊下、長遠兼顧的拓地,讓劣質劏屋戶看到希望,讓他們看到政府解決房屋問題的承擔和決心。

[责任编辑: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