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觀察】賴清德「雙十講話」的矛盾與影響-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海峽觀察】賴清德「雙十講話」的矛盾與影響

2024-10-16
来源:香港商報

 潘錫堂 台灣輔仁大學兩岸關係學暨國際關係學教授、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

 台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的「雙十」講話,雖沒有再提「祖國論」,卻仍重申了「新兩國論」。無怪乎,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對此表示,繼續鼓吹「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是宣揚分裂主張,煽動兩岸敵意對抗。

 「台獨」立場無所遁形

 值得注意的是,賴清德意圖展現與蔡英文、甚至傳統「獨派」論述最大不同的地方:聲稱「中華民國」的創建和1949年以前的存在,但強調「中華民國」已在台澎金馬落地生根,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正如賴的「祖國論」所言,過去那層關係不必再談。可見賴「祖國論」的深層意涵在於,不必否認兩岸有共同祖先,但如今已經「分家」,之後互不相干。可見賴以各種新詮釋不斷強化「新兩國論」,從400年的台灣史嫁接到荷據、日據等殖民史觀上;兩岸歷史文化連結也轉化成「兩個祖國」的切割;「一中憲法」更被解釋成「新兩國論」的法理依據。賴清德大量截取傳統藍營論述元素來澆灌「新兩國論」,開創出異於傳統「獨派」的新型「台獨」論述。

 再進一步言,賴提出「祖國論」時,強調「中華民國」先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但又強調不必再談過去的關係。然而,民進黨執政一邊鼓吹台灣人400年,一邊也認同推翻滿清「建國113年」的法統。賴可否說清楚,如果「雙十」講話出自肺腑之言,現行台灣「去中化」教科書,豈非教育下一代背祖叛國?賴清德此次講話大談兩岸,只是利用「建國113年」強調「互不隸屬」的政治現況。賴承認「國祚」113年,卻不認同「一中憲法」;台方的陸委會還在,卻稱兩岸是「兩國」。賴的不誠實,不止背叛「中華民國」,連「獨派」都被他出賣。可見賴高談「113歲的中華民國」,但在「憲法」與歷史面前,其「台獨」立場便無所遁形。明明談着「新兩國論」,接着卻喊「中華人民共和國無權代表台灣」,堪稱趁機偷渡「台灣國」概念,向「獨派」討好。

 弔詭的是,賴清德先前提出「祖國論」,讓有些人產生想像與錯覺,然而這只是賴借殼「中華民國」的「螟蛉子戰術」,把「中華民國」當螟蛉,「台獨」為蜾贏,用螟蛉為蜾贏的養分,長成熟後破螟蛉而出。正當外界想進一步探究其本質時,賴在「雙十」拋出「中華民國在台灣落地生根,不需要去糾結於複雜的歷史」,留下懸念,也藉此對「獨派」有所安撫。尤其賴清德在「雙十」講話接力論述「中華民國」在台灣的「現實」,卻也不放棄「新兩國論」,「中華民國」變成他包藏「台獨」的糖衣,看似立場位移,其實只是爭取認同的話術。換言之,即使賴自上台以來,提及「中華民國」的次數增加,但賴口中的「中華民國」,與「一中憲法」框架下的「中華民國」意涵,已有所不同,賴主張「兩國互不隸屬」,嚴重違背憲法「一中兩區」的精神,無怪乎,賴會被貼上「新兩國論」的標籤。至於國家認同,看似開放的國家認同論調,其實在賴清德「去中化」的脈絡下,「中華民國」不再是原汁原味的「中華民國」;反倒恐會被質疑是,藉着「中華民國」之殼,打着「中華民國台灣」這些似是而非的名稱,行包裝「台獨」之實。

 兩岸關係持續外弛內張

 總之,賴清德與民進黨當局過去幾年來不斷灌輸台灣民眾「去中化」的「國家認同」,更不應該撕裂式地倡議「祖國論」。說穿了,賴的「雙十」講話的話術,是在目前變更不了「國號」的現實下,徹底將「中華民國」「台獨」化,不管透過多少層層包裝和話術,賴所說的並不是「一中憲法」上「主權及於中國大陸」的「中華民國」,而是如假包換的「新兩國論」。亦即,賴的講法,從「中華民國113年」說到「中華民國在台灣落地生根75年」,從「中華民國」到「中華民國台灣」、最後再說到「台灣」,堪稱是從借殼「中華民國」到脫殼的「台獨三階段論」。一言以蔽之,賴清德大談看似沒有「台獨」的「新兩國論」,想去捍衛沒有一中的「中華民國」,表面上造成各界的迷惑;國台辦批為「台獨」怪談,美國更難參透,只能重申「一中政策」,然而賴清德高倡「新兩國論」游走灰色地帶,他是心裏有數的。因此,儘管賴於「雙十」重申「希望兩岸對等尊嚴,健康有序對話交流的承諾不變」,但民共之間仍然沒有對話的可能,兩岸關係將持續處在外弛內張的狀態。

[责任编辑: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