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時評】土儲在手 握房策主動權-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商報時評】土儲在手 握房策主動權

2024-10-29
来源:香港商報

 政府10月28日公布《長遠房屋策略》周年進度報告。根據其推算,下一個10年期總房屋需求為438000個單位,政府因而將供應目標定於440000個單位,公私營房屋比例維持「七三比」。這與去年同一估算相同,而與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的「六四比」目標有較大差距,顯示要想滿足基層市民對房屋的需求,仍然任重道遠。

 房屋供應不足困擾香港多年,近年政府將覓地建屋視為重中之重的責任,做了很多工作,亦取得相當進展。政府已覓得足夠土地滿足未來10年公營房屋單位供應目標,公營房屋供應將逐漸進入收成期。至於私營房屋,也準備好未來5年的土地供應,加上市區重建局項目和其他私人土地發展項目,將可滿足下一個10年期13.2萬個私人住宅單位的供應目標。事實說明,香港住屋問題的改善,最終落腳點在於有足夠的土地供應。

 惟早前對於政府加速造地,坊間有聲音擔心會否供過於求,進而衍生負資產問題及加重政府財政負擔。這種擔心不無道理。然而香港土地供應不足的瓶頸長期存在,政府想增加房屋供應,往往有心無力。造成這樣的局面,是過往多年停止造地留下的後果。建立土地儲備需要基於科學的規劃和長期的工作,為眼前更為長遠,不能輕言改變,政府有充足土儲在手,才能掌握房策實施的主動權,也符合香港長遠發展的需要。拓地萬萬不可停。

 施政報告提出調整公屋和資助出售房屋比例,由現時的「七三比」逐步調整為「六四比」,顯示有信心改善基層市民住屋問題。而底氣主要來自於未來北部都會區、東涌新市鎮擴展、啟德發展區及其他用地改劃等供應,由此可見,建立土地儲備,乃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同時,要想達成目標耗時頗長。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指,會在未來10年規模的中後期檢視不同項目,哪些會適合做居屋,包括相關工程的成熟程度、有否空間再作改變等,預期到第九、第十年可做到「六四比」。這還是最理想的狀況,未來拓地的推進是否順利,仍有很多變數,而且熟地發展需時甚久,現時擔心會否供過於求,言之尚早。

 當然,政府拓地的進度,可以視乎具體情況,做到審時度勢,相機而動。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會在保持公共財政穩健的前提下,提速推展北都工程,物色新田科技城、洪水橋/廈村和粉嶺北3個片區試行「片區開發」模式,爭取明年為首個片區正式招標,從而減低前期開發成本,同時提早收取地價收益。在掌握土地供應主導權的大前提下,政府採用靈活的方法,吸引更多發展商入標,用以改善現金流,是務實的做法,也是走在解決土地房屋問題的正確軌道上。

 市民安居是剛性需求,置業是長久打算,政府所有的房策,歸根究底還是要解決「無米之炊」的難題。縱然香港市況出現一時波動,政府可因應實際情況調整供地節奏,但是總體上增加土地供應仍是大原則。此外,政府加大土地儲備,增強應變能力,不僅可改善居住問題,亦事關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發展新質生產力等需要,早做籌謀,持續造地,正是應有之義。(香港商報評論員 蘇信)

[责任编辑:王锦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