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事講場】定位投資移民退休城市-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港事講場】定位投資移民退休城市

2024-10-31
来源:香港商報

黃遠康

近年,香港經濟受到外圍地緣政治不穩等因素影響,面臨着巨大的挑戰。因此,特首李家超上任以來一直推出不同措施活化市道。而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亦看出特區政府對推動經濟的重視程度,不但優化投資移民計劃,容許新資本投資者以個人名義購入5000萬元或以上豪宅作為投資總額的一部分,同時亦成立由政務司副司長擔任組長的「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盡可能招商引才及發展多元經濟。

筆者認為,上述兩項政策其實可以有所結合,以進一步善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同時做好安老工作。既然香港需要吸納海外有能力的投資者,同時面對人口老化,需要提升配套以成為長者友善都市,不妨定位為「退休城市」,以政策鼓勵境外有意來港養老人士透過投資計劃定居。

帶動銀髮經濟

事實上,香港具備成為優質「退休城市」的條件。 第一,香港擁有方便的生活配套。不少發達國家或地區的退休人士可能住在郊區一帶,出入市中心花較長時間。然而,香港的交通網絡發達,不論居於何處都容易去到商場、超市、便利店,或者提供公共服務的地方,對於體力不勝當年而不欲遠行的長者而言,香港的衣食住行相當便捷。

第二,香港有優質的醫療服務。退休人士難免出現身體退化及疾病問題,醫療服務與開支自然是他們的考慮因素之一。而香港有高水平的醫療人才及技術,一直以來提供穩定而高效的服務,加上政府提供不同類型的健康福利資源,對於擔心健康問題而影響財政狀況的退休人士尤具吸引力。第三,香港國際化程度高,中西文化匯聚,華洋共處。因此,香港一直深受不同國籍人士的青睞,赴港工作、投資甚或定居。具較高經濟能力人士,他們不難在香港找到同樣種族,或者相近文化圈的群體,有利他們快速適應生活。第四,香港作為祖國的南大門及交通要道,無論往返內地或出國,都暢通無阻。

不佔公營資源

既然香港銳意引進外資刺激金融市場,同時面對人口老化為社會帶來的挑戰,筆者認為可以進一步優化資本投資移民計劃,向有意來港定居的老齡投資人士提供額外優惠,容許65歲或以上的非本港居民,以現時有關計劃條件之一半,即在港投資1500萬元作為取得居港權身份的門檻,加強吸引海外退休人士來港之餘,對於推動經濟亦有明顯好處。

假如計劃成事,並且每年設置3000人名額,相當於這群退休移民每年為香港帶來額外進帳450億元,對振興金融業甚有裨益。而且,這群經濟富裕的長者,亦需要不同的本地消費和服務,有助帶動本港地產、零售、娛樂、醫療等不同行業的發展,配合政府推動銀髮產業的施政方針,為經濟注入新的動力。與此同時,這群退休人士選擇來港定居後,必定會對本地長者設施和配套有較高的期望。特區政府可以順應有關訴求,打造長者友善都市,在社區設施、交通、安老服務等不同民生範疇中,更好滿足長者需求,以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危機,亦可加強安老護老,以及關愛共融的效果。

當然,有意見可能認為,過多老齡人口可能會加劇社會資源的競爭,例如醫療服務等等。但筆者認為,能夠透過資本投資移居香港的人士大多會選擇私營服務,對基層市民使用公共服務影響不大。相反,正正因為這群高資本的退休人士帶來新資金,讓經濟市道變得興旺,特區政府有更多收入提升公共服務。

總之,金融是香港的命脈,而安老是香港不能迴避的重大議題。特區政府如果可以利用創新的思維解決兩大項目,引入更多資本量高的海外退休人士來港,將有助社會由治及興。

[责任编辑:吕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