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時評】打造運動品牌 推動體育經濟-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商報時評】打造運動品牌 推動體育經濟

2024-11-04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評論員 王楚竣

港府致力以普及化、精英化、盛事化、專業化和產業化推動體育發展,經年有成,包括在今年巴黎奧運會上取得了驕人戰績。而在打造盛事之都、盛事經濟的背景下,各種體育活動輪番登場,展現了體育盛事的勃勃生機。昨日舉行的「迪士尼樂園 10K Weekend 2024」就是值得稱道的最新一例。

「迪士尼樂園 10K Weekend 2024」成功吸引近兩萬名跑手參賽。不難發現,今次賽事有幾個亮點。一是創新跑步場景,競技性降低了,娛樂性增強了,包括沿途有卡通人物為大家加油。二是參與者的廣泛性,有親子跑步模式,家長和子女一起參與;還邀請了約80名傷健跑手,包括視障、聽障和肢體殘障跑手參賽。三是賽事國際化,不少海外選手提前數天抵港,不僅為比賽做準備,也藉此機會享受香港的美食和景點,帶動了本地旅遊效益的提高。推動體育產業發展的效應從來不只是局限於賽事本身,正如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所指,大家只要「諗計」、動腦筋,一定可以吸引更多人來香港玩。

各種體育活動輪番登場,以及運動設施的建設,包括啟德體育園新地標即將落成,為香港打造運動品牌,加強國際體育盛事之都地位提供了條件,創造了機會,也打開了未來發展的想像空間。

比如,大灣區城市聯合舉辦賽事。香港曾協辦過2008年北京奧運馬術項目比賽,但是還未像鄰近的廣州、深圳一樣,舉辦過亞運會、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這樣的高水平大型綜合性運動會;而香港明年與廣東、澳門共同承辦第十五屆全運會,是一個突破,也將呈現一個示範,即通過聯合舉辦的方式,克服香港因地方較小所帶來的局限。香港與大灣區的其他城市,善用各方資源,強強聯手,聯合申辦,實屬明智之舉。在單項運動上,更應該加強灣區聯動,推動體育資源共享。深港徒步麥理浩徑系列活動成功舉辦,就是雙方戶外運動合作的最好例證;我們完全可以預期,這種聯合舉辦,甚至跨境的賽事會越來越多。

又比如,提升賽事設計和體驗感。現時香港的體育賽事多以年度舉辦模式為主,若能嘗試一年多屆,將吸引各地運動員更多來港參加,體育迷也會多次蒞港。香港每次舉辦馬拉松後,選手及觀眾都各歸各家。今後不妨參考歐美的馬拉松,在賽事結束後,舉辦多元化嘉年華和音樂會,讓參賽者及旅客盡興而歸。推出體育配合上山下海體驗,讓選手在欣賞自然美景的同時,深入了解港式風情;開闢攀岩等極限運動;香港的海岸線和離島資源,為水上運動提供理想場地……

當然,完善賽事流程和安全,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昨日舉行的首屆沙田單車節接連出意外,向我們提供了警醒:從場地布置到安全管理,都需要有完善的預案與嚴謹的風險評估,讓參賽者安心參與、觀眾安心觀賞。

香港開拓體育市場有着無限可能。隨着盛事愈辦愈多,模式愈趨多元,跟不同市場、產業、地方合作的經驗愈趨成熟,品牌效應將會越來越強,實現「國際體育盛事之都」願景也將指日可待。

[责任编辑:郑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