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心聲】中央化債 應對特朗普風險-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评论 > 商报评论

【商界心聲】中央化債 應對特朗普風險

2024-11-12
来源:香港商報網

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 楊華勇

11月8日下午,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2次會議舉行閉幕會。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批准《國務院關於提請審議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的議案》的決議。議案提出,在壓實地方主體責任的基礎上,建議增加6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為便於操作、盡早發揮政策效用,新增債務限額全部安排為專項債務限額,一次報批,分三年實施。按此安排,2024年末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將由29.52萬億元增加到35.52萬億元;再加上這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的6萬億元債務限額,直接增加地方化債資源10萬億元。

拉動有效需求回升

中央寄望藉此政策減輕地方政府的償債壓力。隨着近年來樓市萎靡,地方政府賣地收入減少,從去年開始已經低於到期償還量,壓力陡峭,多傳出財政吃緊的新聞。新冠疫情之後,內地政府持續對經濟進行刺激,但有節制,效果也不明顯。直到今年9月底,中國似乎下定決心托舉經濟,從央行、證監會、住建部,再到發改委,接連召開發布會,用一連串的刺激政策,試圖打消民眾的疑慮。不僅如此,央行推出了在中國從未出現過的全新刺激工具,允許銀行貸款給企業回購自己的股票,這與過去施政風格截然不同,此前當局更傾向於投資基礎設施或者補貼製造業,而極力避免經濟「脫實向虛」。隨後幾日,內地股市開啟連漲模式,成交量連續打破紀錄,樓市也出現回溫跡象。有觀點認為,市場對中國經濟前景的信心並沒有真正轉變。

此次所指的「十萬億」,實際上是把利率高、管理不透明的地方債務,置換成利率低、管理透明的政府債券,而非直接注入經濟。城投債為本輪債務置換的主要對象,以騰出更多資源投入經濟發展。若以每年2萬億債務置換規模計算,預計每年可至少增加地方政府用於非償債的實際財政支出1萬億元,這部分資金無論是用於直接與民生相關的財政支出或投資,均被寄望拉動有效需求的回升。

減少對外貿的依賴

本輪中國的刺激舉措,格外受到關注的原因也被認為包括美國大選——人大常委會推遲舉行,恰好在大選結束後的第三天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政府確實在採取一系列措施來刺激經濟,應對當前的挑戰,此外還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和政策利率,以提供更多的流動性支持。這些措施顯示了中國政府在面對經濟挑戰時的決心和行動力。

特朗普在選戰中表示,如果當選將對所有中國商品徵收60%的關稅,甚至說過要對某些進口車徵收200%的稅項。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和對華強硬立場,可能會加劇中美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並對全球經濟產生連鎖反應。這種不確定性要求中國在應對國際挑戰時更加靈活和創新。中國擔憂背後的邏輯是,特朗普誓言上台後增加關稅,中國的出口份額將下降,而目前經濟動力主要靠外貿拉動,為了不讓經濟失速,就要加大國內的財政支出,拉動經濟。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確實會對中國的出口產生影響,這將對中國的出口份額造成壓力,特別是考慮到中國經濟目前主要依賴外貿來推動增長。為了應對這一挑戰,中國可能需要加大國內的財政支出來拉動經濟,這包括增加基礎設施投資、支持創新和技術發展,以及促進內需。這些措施有助於減少對外貿的依賴,並在面對外部壓力時保持經濟穩定。

當然,當選總統後的言行可能會有所不同。提議的關稅幅度可能是政治虛張聲勢,也可能是與美國貿易夥伴的談判立場。不過,如果真的對中國和其他因中國貿易轉移而受益的國家大幅提高關稅,也不足為奇。

[责任编辑:徐乐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