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數字科技生態大會在廣州盛大舉辦-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直通大灣區 > 灣區動態

2024數字科技生態大會在廣州盛大舉辦

2024-12-05
来源:廣州日報

 12月3日至5日,中國電信2024數字科技生態大會在廣州盛大舉辦。本屆大會以「AI賦能 共築數字新生態」為主題,充分展示中國電信全面完成雲計算及算力、人工智能、量子、新一代信息通信等戰略性新興業務布局,持續優化綜合智能信息產品和服務,攜手廣大合作夥伴促進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方面的重要成果,以及數字科技能力在廣東合作落地的重要成果。

 打造科技型企業的實踐探索和顯著成效

 中國電信把科技、產業創新作為企業戰略的重要內容,全面深入實施雲改數轉戰略,推動企業從傳統電信運營商向服務型、科技型、安全型企業轉型,圍繞數字信息基礎設施確定網絡、雲及雲網融合、人工智能、量子/安全四大技術方向,打造科技型企業的實踐探索和顯著成效。

 在2024數字科技生態大會科技創新合作論壇上,中國電信發布了《中國電信科技創新合作成果與展望》。中國電信科技創新生態系統漸趨成熟,與夥伴共創多項成果。基礎研究上,聚焦網絡、雲及雲網融合、人工智能、量子/安全四大根技術,成功發布八項重大基礎研究成果。研發攻關上,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取得六大技術突破成就與六大產業協同成果,形成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價值。國際合作上,通過GSMA等平台促進信息通信產業的開放合作,引領成立全球雲網寬帶產業協會(WBBA),加強雲網寬帶領域國際交流。同時,中國電信重點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和資源整合力度。

 中國電信表示將攜手各界夥伴共同推進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一是推進高水平技術合作,積極承擔國家科技攻關任務,聯合建設國家級創新平台,攜手攻克關鍵核心技術難題。二是推進高水平能力開放,開放雲網能力、天翼雲能力接口、開源星辰AI大模型等優質資源和能力,賦能合作夥伴打造數字產品和服務。三是推進高水平應用創新,依托中國電信雲網基礎設施安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雲網融合大科創裝置等研發平台的工程化試驗和成果轉化能力,促進新技術變成標準、成為產品、形成產業。同時,積極發揮WBBA橋樑紐帶作用,推動中國創新加速融入全球創新生態,提升全球話語權和影響力。

 實施「低空領航者」行動計劃 落地超過300個項目

 運營商在低空經濟領域正加快布局,積極推動產業發展。

 在2024數字科技生態大會的低空經濟展台上,其以「智啟低空,聚新科技」為主題,聚焦中國電信核心能力,包括低空智聯網、低空基礎設施、城市空中交通管理、低空場景應用、航空應急救援、生態夥伴能力等6大板塊,全方位展現中國電信在低空經濟領域的前沿成果。

 中國電信積極投身低空經濟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一是打造核心能力,構建了廣域覆蓋的低空通信網、高智能的低空感知網和高效能的低空算力網,為低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設施。二是推動技術攻關,利用雲網融合、AI、量子與安全等技術優勢,引領低空經濟技術發展,促進了相關標準的制定。三是構建服務運營體系,與地方政府合作,推進低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低空應用整體解決方案,滿足企事業單位和公眾需求。四是加強生態合作,牽頭成立低空經濟產業聯盟,聯合產業夥伴推動科技創新,實施「低空領航者」行動計劃,落地超過300個項目。中國電信將進一步強化低空經濟數字化能力,優化低空經濟運營服務體系,深化產業生態合作,確保低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

 未來,中國電信將繼續發揮在低空經濟領域的引領作用,通過加速5G網絡、雲計算、大數據等前沿技術的集成應用,為低空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綜合解決方案。中國電信將加強與政府、企業及科研機構的合作,共同探索低空經濟新模式、新業態,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力,助力構建安全、高效的低空經濟生態圈。

 北斗相伴 安全隨行:2025年中國電信將啟動對北斗短報文業務支持

 在2024中國電信數智渠道終端生態合作暨中國電信終端產業聯盟第十五次會員大會上,中國電信正式啟動北斗短報文終端夥伴合作計劃。會上,中國電信與華為、小米、榮耀、oppo、vivo、中興、海格通信、海聊衛通等終端及產業鏈上下游頭部企業,共同見證和啟動了「中國電信北斗短報文終端夥伴合作計劃」儀式。

 中國電信秉持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信念,積極構建「高速泛在、天地一體、雲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加快推進北斗短報文平台建設和產品商用進程。2025年中國電信將啟動對北斗短報文業務支持,利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特有的短報文能力,開發建設新一代北斗短報文融合通信平台,推動中國電信終端全面支持衛星通信特色服務,實現無信號覆蓋區域,地理坐標可知,短報文可發送。

 展望未來,中國電信將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趨勢,持續推進新型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以規模應用為關鍵,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文/張露)

 頂圖圖源 廣州日報

[责任编辑:王锦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