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港生 英國切斯特大學金融科技及數據分析教授
記得今年年初,《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文章,探討冥想和針灸等另類療法在現代醫學中的應用。
另類醫學也稱替代醫學,邊緣醫學。另類醫學並非新興事物,其根基深植於各大文明的傳統醫療體系中。例如,中醫的針灸、印度的阿育吠陀療法以及西方中世紀的自然療法,無不在千百年中影響着人類的健康觀。這些療法通常依賴於自然界的資源,如植物、礦物和動物製劑,並強調個人與自然環境的平衡。
近代,隨着現代醫學的發展,另類醫學一度被邊緣化。然而,20世紀以來,對化學藥物副作用的擔憂和對自然療法的重新認識,使另類醫學再次受到關注。從瑜伽到正念冥想,再到草本補充劑,這些療法不僅恢復了傳統的地位,還融入了現代健康管理的概念。
全球另類醫學市場規模已破千億美元
根據統計,2020年全球另類醫學市場規模已突破1000億美元,並預計在未來幾年內以每年約20%的速度增長。這種增長主要得益於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數位平台的推動以及跨文化療法的普及。例如,中醫針灸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可,並在西方國家越來越受歡迎。此外,傳統的另類醫學服務模式正在被創新方式所補充,如基於中醫理論的健康監測設備和個性化草本療法,已成為投資熱點。
然而,另類醫學並非毫無爭議。由於缺乏嚴格的科學驗證,其療效經常受到質疑。此外,市場分散導致行業監管和標準化的挑戰。為了贏得更廣泛的信任,另類醫學需要推動臨床研究提供科學支持,並加強行業標準化,確保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同時,借助科技手段如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將有助於提高診療的準確性和個性化。總之,另類醫學的歷史既展示了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智慧,也揭示了健康產業的新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