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城是嶺南文明的發源地之一;莞城是東莞的城市原點,是東莞千年文脈所在;莞城還是一張東莞重要的歷史文化名片。
12月12日,盛裝的莞城,迎來了它的又一個歷史高光時刻。東莞記憶首開區一期開放暨莞城糧倉片區動工儀式隆重舉行。東莞市委副書記、市長呂成蹊,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郁亮等領導和嘉賓,以及各界專家學者、品牌主理人、莞城街道各界企業代表、業主代表、社區街坊共同見證。
東莞記憶首開區正式開放
東莞記憶首開區以「重塑千年古城生命力,打造多元共生的活力引擎、宜居宜業宜遊的歷史街區典範」為總體定位,採用「微改造」的更新策略,秉承「顯露歷史、修舊如故、傳承文化、注入活力、多元共生」的理念,致力於打造一個融合居住、文化、商業、旅遊、創意辦公等多功能的多元共生型歷史文化街區。2023年6月6日,東莞記憶首開區建設項目正式動工,項目包括珊洲河濱水文化帶的修復與活化、迎恩門城牆公園的改造、可園北文化地塊的開發,以及振華路—大西路—中興路—阮涌路「F型」街區的全面升級等。
經過500多個日夜,東莞記憶首開區一期(一街一河一園),包括西城樓公園、珊洲河濱水文化帶西段、中興路騎樓街12月12日正式對外開放。
讓莞城成為宜居宜業、引才聚才的現代化城市典範
據悉,從2019年開始,東莞市政企共同努力,不遺餘力地推動了東莞記憶的項目在莞城落地。
「東莞記憶是一個出發點,我們希望從這裏出發,打造宜居、韌性、智慧的優質產城人空間,讓莞城這個區域,老年人居住舒適安康,青年人找到創業熱土,兒童享受優質教育資源,街坊鄰里擁有愜意生活環境,讓遠道而來的客人和周邊的居民都能匯聚在這裏、留在這裏,讓所有來東莞的人,喜歡來莞城、願意到莞城、紮根在莞城。我們希望從這裏出發,讓這座城市以深厚底蘊乘風跨越,導入新的業態,引入新的人口,形成新的生活方式,成為宜居宜業、引才聚才的現代化城市典範。」 東莞市副市長葉葆華在當天的活動儀式上如是說。
今天莞城糧倉片區改造項目同時啟動。莞城將把糧倉片區打造成為配套東莞記憶項目的公共空間和工業設計產業的集聚地,進一步豐富東莞記憶項目的產業形態。同時通過實施百千萬工程推動圳頭城中村改造、博廈城中村整治、西隅社區省典型村建設不斷拓空間提品質,努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老城區,讓年輕人願意在這裏創業安家,讓孩子願意在這裏讀書成長,讓老人願意在這裏頤養天年。
以精益求精的「繡花功夫」做好項目
「東莞記憶項目從謀劃調研到正式立項,從規劃設計到專家評審,從管網架設到建築改造,從業態定位到活力注入,從文化梳理到藝術呈現,這期間凝聚着每一位參與者的心血和汗水。為此,萬科感謝所有人的付出。今後萬科與大家一起繼續共同努力,將這裏打造成一個有溫度、有顏值、有生活的歷史文化街區。」萬科集團南方區域管理部總經理周軼群說,今天首開區一期開放只是開始,萬科將以更加精益求精的「繡花功夫」做好項目,修舊如故,讓百年騎樓老街,既能留下記憶和鄉愁,也能適應現代生活,讓歷史和潮流多元共生。
作為東莞老字號的代表,東方紅照相館張葉仁表示,今天很開心,心情很激動,終於等到中興路開放。他很感謝東莞市委、市政府,莞城街道對老街坊的關心,也很感謝東莞記憶團隊對老字號扶持,讓他們在更好的環境、更好的店面,和老街坊和新朋友見面
豐富的活動煥發騎樓街區商貿活力
騎樓街開放當天,項目方推出了包括又見莞城——記憶生長館、潮湧757——莞城與水故事館、江河之上:營造與復興、另一種想象——東莞記憶社區營造展、中國聲音地圖——人與自然·聲音體驗展、助力百千萬·東莞新記憶——速寫作品展、一個糖果空間的藝術再生——悅華藝術空間等在內的七大主題展覽。這些展覽不僅讓觀眾對東莞記憶項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讓觀眾對千年莞城的歷史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不僅如此,當天舉辦的潮流運動、主題市集等特色活動,還吸引大量民眾、遊客到訪打卡和消費,助力莞城乃至東莞的文旅產業發展。
為期4天的相逢音樂會正式開唱。多位獨立音樂創作者為市民帶來爵士樂、民謠、華語搖滾、電子樂、小提琴等不同風格的演繹,給市民送上了豐富的時尚文化大餐。
值得一提的是,公共藝術項目「洄游之舟」正於當天開展,展示3件兼具在地性及國際視野的特定場域裝置作品。
當天,沉浸式互動大劇「記憶大戲」也在中興路騎樓街開演。文人墨客、漁民後代、華僑後裔、賣報青年、手工藝人等「穿越」進入街區,帶領民眾及遊客開啟時空之旅。
從新潮品牌的進駐,到各類文藝展覽、潮流運動、主題市集等特色活動的舉辦,均吸引不少民鎮和遊客的目光。項目方希望藉助這些新潮品牌、特色活動,吸引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走進莞城、愛上莞城,留在莞城,助力莞城發展。(記者 冷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