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安生
歷屆特區政府都曾提出過香港經濟的轉型計劃,譬如董建華時代提出過數碼港、中藥港計劃;曾蔭權時代提出過扶持包括教育產業、醫療產業、檢測及認證產業、創新科技產業、文化及創意產業、環保產業在內的六大競爭優勢產業;梁振英時代不僅成立了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局,而且把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深港創新科技合作區由設想變為了現實,並積極推動香港建設成為國際創科中心;林鄭月娥時代則提出了更宏大的以創科產業為重點內容的北部都會區發展規劃等。然而,這一系列經濟發輾轉型計劃的執行效果卻不甚理想,需要香港持之以恒,從以下四大方面持續發力。
第一,升級調整傳統優勢產業。香港的傳統優勢產業主要包括金融、商貿、會展、旅遊、航運等產業,但這些傳統優勢產業正在以肉眼可見的變化弱化甚至失去競爭優勢,如果不思進取,求新求變,那麼香港的傳統產業優勢有可能在全球新一輪產業革命浪潮中蕩然無存。那麼應該如何提升香港的傳統優勢產業呢?總的原則是要順應大勢,抓住機遇,積極作為。比如,當今世界金融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區塊鏈、數字貨幣、互聯網金融如火如荼,香港金融產業如果置身這一輪金融科技革命浪潮之外,不能抓住金融科技革命的機遇,那麼可以肯定,香港的傳統金融優勢將日漸式微,直至消失。
第二,開闢創新科技產業新路徑。如果說香港升級調整傳統優勢產業着眼的主要是香港的產業存量,那麼,開闢全新的創新科技產業發展新路徑則着眼的是香港如何獲得產業新增量。目前,香港特區政府高度重視創新科技產業的發展,並為此制定了詳細的創科產業發展規劃,但是,必須看到,香港的企業界絕大多數都是以服務業為主,在這種背景下,香港要開闢創新科技產業發展的新路徑難度可想而知。因此,香港若要真正實現在創新科技產業發展領域取得突破,還必須做好香港工商界以及香港社會的動員工作,這項工作可謂艱巨而複雜,既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更需要有利益手段進行牽引。
第三,全力推進深港科技合作。中國古人有云,蘇州過後無艇搭。告誡後人要抓住時機,切莫錯過機遇。對於香港的創新科技產業發展來說也存在着一個如何抓住機遇的問題。目前,以人工智能、大資料、新能源、綠色發展為主要方向的全球第四次產業革命如火如荼,如果香港能夠參與其中,就能乘勢而上,如果被邊緣化,就有可能踏空被世界產業革命的潮流甩在後面。因此,在香港工商界和香港社會無法承擔起香港創新科技產業發展使命的情況下,香港特區政府的工作重點之一就是要搞好並有效推進深港創新科技產業合作。為了讓深港科技產業合作得到有效推進,香港必須打破過去那種唯我獨尊、香港優先的單邊思維,樹立雙贏觀念,甚至要學會放權讓利,以吸引足夠多的創新科技資源進入香港。
第四,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香港要建立國際創科中心也必須依賴內地廣大腹地所提供的齊全科技要素以及龐大消費市場。對此,中央政府看在眼裏,掛在心上,為了讓香港得到更好的發展,集聚更多的資源,中央政府為香港量身定制了融入粵港大灣區的發展規劃,為香港今後中長期發展指明了方向。十多年之後,粵港澳大灣區總人口規模有望達到一億之巨,經濟總量將達到4萬億美元左右。因此,香港的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不僅要切實與深圳搞好推進深港科技合作,而且還必須積極融合到整個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大格局中來,明確自己的分工定位,發揮自己的所長,與大灣區其他兄弟城市搞好分工協作,把大灣區的經濟蛋糕越做越大,並從中分享合作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