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辦十五運會 廣深謀求全面高質量發展的蝶變-香港商報
首頁 > 新聞專題 > 直通大灣區 > 灣區動態

籌辦十五運會 廣深謀求全面高質量發展的蝶變

2025-03-03
來源:南方網

在剛剛過去的2月,廣東各地市陸續進入「兩會時間」,省市工作報告都提到全運舉辦年這個重大挑戰。

廣州、深圳作為十五運會的揭幕地和收官地,註定是賽前最矚目的焦點之一。經過對比廣深的政府工作報告可以發現,廣深兩城對籌辦全運會的工作有共同目標,但各有因地制宜的側重點。而且,廣深為此而付出的努力,不僅僅是為了辦好一屆運動會,更是看重辦賽在高質量發展、群眾獲得感等方面帶來的「蝴蝶效應」,謀求經濟發展、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豐收。

硬件升級 提升城市生活品質

對廣州而言,六運會助力天河崛起、九運會帶動城市東進、亞運會煥彩國際舞台,每一場體育盛會都是托舉廣州轉型發展、向上突破的重大機遇。首先作出改變的,是體育場館、配套設施和相應的基礎設施等硬件的建設和升級。

廣州在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統籌推進建築風貌管控、環境質量保障、配套設施建設等,打造一批精緻賽區、精緻街區。深圳提出,今年將新改擴建100個都市型、樓宇型體育場地設施,建成市體育中心、市青少年足球訓練基地、深圳灣體育中心改造提升等項目,開工建設國羽訓練基地項目。

硬件的建設和升級因辦賽而發起,但兩地謀求的是同時為當地群眾帶來生活品質提升。新建和改造後的場館,日後可通過惠民開放使場館繼續服務於市民生活如日常健身、教學活動等,同時提高場館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升級改造後的精緻賽區和精緻街區,將提升市民日常生活環境品質,讓舉辦賽事的紅利覆蓋至群眾家門口。

dace6d9f2e.jpg

深圳市體育中心。

體育+N 觸發經濟引力

廣深被選定為舉辦十五運會開閉幕式城市,難免令人聯想到其一貫以來的城市形象。千年商都廣州,擁有厚重歷史底蘊和靈活務實作風;改革開放的窗口之城深圳,一直在多個賽道上開創先河。以務實為開端,以敢為天下先為註腳,這似乎是一種用開閉幕式書寫的繼往開來。但開創的未來具體是何模樣?廣深亟需一個窗口向外界展示,十五運會或許就是那個最合適的展示窗口。

深圳低空經濟產業規模已在去年突破千億元,廣州市中心、機場和高鐵站近日也正式引入自動駕駛Robotaxi。未來的智慧之城,在廣深逐漸具象起來。

廣州今年要以綠色、共享的理念和「體育+藝術+科技」的創意辦賽;深圳要打造一批戶外精品賽事,並大力推廣水上運動、冰雪運動、電子競技、無人機等新興時尚項目。通過綠色辦賽理念、發展背靠城市山海資源的項目,生態之城將被更多人熟知;通過新興時尚體育消費項目培育年輕消費市場,城市活力或再上新台階;隨着賽事帶動體育產業及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經濟引力也將應運而生。

今年,廣州將提升全鏈條接待服務水平,深圳將建設市體育中心、市青少年足球訓練基地、深圳灣體育中心改造提升等項目、開工建設國羽訓練基地項目。這些成果除了直接服務十五運會及相關賽事,也將為未來引入更多體育、文旅等周邊產業提供落地條件,深圳已明確提出,2025年要培育壯大體育設施用品、智能運動裝備、運動康養、賽事運營等體育產業,增加值要突破1000億元。而珠三角的全產業鏈環境,將為產業集群發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全民健身 讓群眾切實有所得

從個體層面出發,賽事遺產或許是市民最關注的焦點。從廣深的政府工作報告來看,讓群眾因賽事的舉辦切實有所得,一直是辦賽的重要指引。

廣州今年將打造一批綠色場館、智慧場館、精緻場館,統籌推進體育惠民工程,系統謀劃場館賽後利用;深圳新建一批便民利民運動設施,實施社區健身設施夜間「點亮工程」,基本建成「10分鐘健身圈」,推進全市體育設施「開放共享、一鍵預約」擴面提質。這些有形和無形的賽事遺產,將為群眾獲取公共體育資源提供更便捷的途徑,有助提升群眾參與全民健身的意願。

體育運動讓人釋放多巴胺、令人心情愉悅。廣東氣候溫暖濕潤,植物四季常綠,山海資源豐富,無論是進行戶外運動還是室內運動,都非常適合。可以預見,賽事遺產將為市民提供更多參與體育運動的空間和條件,為市民創造更多獲得感、幸福感。當一個城市全民健身的氛圍越來越濃,這座城市的必然是幸福之城,溫暖之城,活力之城。

3542f7cfc4.jpg

天河區將結合森林步道的基礎設施提升,同步啟動文旅項目策劃及運營工作,通過引入登山徒步、越野跑、馬拉松等多種賽事活動,引入社會各方力量共同運營。圖源:廣州市生態環境局天河分局。

全國兩會即將開幕,期待有更多代表委員帶來關於十五運會的建議,廣深雙城攜手共進,繼續為全省高質量發展發揮帶頭引領作用。

頂圖:2月21日起,廣州首次將自動駕駛Robotaxi開進廣州市中心、機場和高鐵站。

[責任編輯:徐樂釗]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