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綜合性指定監管場地正式投入運營,首票入境的貨物分別來自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涵蓋藍鰭金槍魚、龍蝦等多種優質水產品,經香港和澳門機場中轉後,通過專業運輸車輛運抵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入境。
港珠澳大橋自開通以來,在促進粵港澳互聯互通、推動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在廣東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下,珠海市委、市政府會同相關部門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用好管好大橋,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揮重要作用」的指示精神,推出了一系列創新舉措,「港車北上」「澳車北上」「經珠港飛」等配套政策陸續實施。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綜合性指定監管場地獲海關總署同意,正式列入監管場地名單並對外發布,實現相關產品直通進口,依託「一小時物流圈」快速覆蓋大灣區市場,這是用好管好大橋的又一重要舉措。
為做好大橋口岸綜合性指定監管場地啟用暨首批業務通關工作,內地與香港成立「空陸鮮活產品專屬快線」專班。拱北海關、香港海關、澳門海關、香港機場管理局、澳門國際機場專營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市商務局、珠海交通控股集團等單位協同配合,重點圍繞大橋口岸指定監管場地標準化建設、通關便利化改革及物流配套服務等事項進行磋商合作,進一步推動鮮活產品依託大橋優勢高效輸往內地市場。
港珠澳大橋「一橋連三地」,珠海市商務部門將協同口岸查驗等單位,不斷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提高通關便利化水平,吸引更多優質商品通過該口岸進出,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經濟高質量協同發展。(記者 常亮 陸紹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