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闻 > 香港

港府:洪水橋綠色集體運輸系統引入人工智能 按實際車流動態分配綠燈時間

2025-05-19
来源:香港商報網

 政府計劃在洪水橋/廈村和元朗南新發展區,分階段推展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土木工程拓展署表示,系統設有3條路線,其中1號線的首階段全長4.5公里、預計有7個車站,走線已較為成熟。至於1號線的餘下部分與2號線及3號線則正在規劃,會聆聽市民和持份者意見,優化相關設計。

 土木工程拓展署西拓展處處長陳家豪在一電台節目說,系統全長16公里,預計可以貫通新發展區及屯馬線和輕鐵網絡,為日後區內約30萬居住人口及約16萬就業人口提供便捷交通接駁服務。

 陳家豪表示,會將車站設置在更接近社區,其中1號線的首階段,車站之間距離預計約600米,同時會引入創新科技,例如車輛便用低地台設計,方便乘客上落,車站亦會有蓋。

 陳家豪指,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的走線,主要是地面的專用道路,涉及繁忙路段的交界處則會採用分層分隔安排,例如改為高架段,以令系統與其他路面交通分隔。小部分的路口採用共用路口,會引入先進人工智能實時交通燈調節系統,按實際車流動態分配綠燈時間。系統將採用環保路面模式,無需實體軌道和架空電纜,可靈活調整路線和班次,亦可減低對附近環境的影響,以及節省建造時間和成本。

 初步預計專屬道路內已預留彈性,讓不同無軌的自動路線系統使用,例如快速公交俗稱BRT或智軌ART使用。陳家豪又強調,專用道路已考慮了當區的交通流量而設計路面闊度,不用擔心專用道路會令路面變窄,加上人工智能按實時交通情況調節共用路口交通燈,相信不會出現多車爭路的問題。

 他又說,由於正同時規劃流浮山、洪水橋餘下發展,以及元朗南第三期發展,相關運輸系統會有車站進入這些新發展區,所以需要配合區內基建及道路配置一同規劃。

 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主席張欣宇表示,當局現時公布的資訊較為籠統,他正約見當局,希望可以詳細討論,他關注整個系統的成本效益,在經濟投入後可以解決到多少交通問題。

 張欣宇說,屯門元朗及天水圍當年的設計,道路使用以輕鐵優先,其後隨着社區人流車流增加,有聲音認為部分路口是否不應以輕鐵優先。所以他關注在新推展的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雖然大部分路段為地面專用道路,但當中涉及多個不是專用路權的路口,會否因而影響到整體運力。(圖源:土木工程拓展署fb)

003.jpg

[责任编辑: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