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鄉秋分祭抗英烈士-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界专刊 > 新风物

十八鄉秋分祭抗英烈士

2014-10-09
来源:香港商報

村長梁福元(前右二)與長老戴權(前右一)等肅立祭桌前

  【香港商報訊】記者周駿報道:新界原居民在城鄉共融的發展時代仍然堅守傳統文化,除了每年舉辦天后寶誕、侯王寶誕及逢10年1次的太平清醮外,十八鄉更在春分、秋分時節祭拜祖先,謝恩先人。今年9月23日又是秋分之時,十八鄉各村村長與村中長老到大樹下廟拜祭,最特別是大樹下廟除天后古廟、永安社,還有一座「英勇祠」,供奉十八鄉200名英烈的神位,追思曾與屏山、錦田及大埔等新界村民抗英保鄉護村英勇事籎。

  梁福元主祭 先拜各廟社

  秋分,是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當日,十八鄉各村村長在大棠村村長梁福元、鄉中長老戴權等眾人帶領先入天后古廟、永安社,各廟內祭桌擺着香爐,香爐兩邊插着大紅燭,梁福元(主祭)、戴權等長老肅立祭桌前,從執事手中接過3炷香,許願後,插在香爐中,連續重複3次後,執事斟滿爵遞給主祭,主祭將酒灑在席前地上,再將酒爵放到祭桌,整個儀式在30分鐘完成後,全體村長進行最後環節,入英勇祠,在十八鄉200名英烈的神位前,追思英烈。

  發生於1899年3月28日的抗英行動,源於新界村民反對港英當局接管新界,屏山村民率先抗英揭貼(建警棚告示),當局派兵入新界,繼而引發屏山、大埔、林村、元朗、八鄉及錦田等村民武裝保鄉護村,經過6天抗爭,最終寡不敵眾,新界數百村民壯烈犧牲。

  村外屋苑居民虔誠到祭

  當日,到大樹下廟祭拜的不僅有十八鄉村民,更有村外屋苑居民,來自天水圍的八旬戴姓婆婆,分別到天后古廟、添香油、燒香,拜完觀音、拜關公,戴婆婆向記者表示,她不是新界原居民,自在天水圍居住後,逢祭日都會到大樹下廟燒香拜觀音、關公。記者在場所見在大樹下廟燒香拜神不僅有公公、婆婆,同時,有青年男女行走3個古廟燒香拜神做足工夫。

[责任编辑: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