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精、氣、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三大要素,為養生長壽之根本。比起一味的「補」,守住精氣神才是根本之法。注意幾種情況,不「守」卻「補」,不但不養生,還會適得其反。
話多耗氣傷津
中醫認為,「多話語則耗氣」,用嗓過度易出現口乾咽燥或咽炎、喉炎、聲帶息肉等疾病。此時首先應當少說話,減少用嗓,守固氣陰;如實在無法避免,可在胖大海、麥冬基礎上稍加太子參、蜂蜜等,可益氣生津。
熬夜傷血
「晝則養陽,夜則養陰」,夜晚是養陰血的重要時間。如果經常熬夜,或因各種原因長期晝夜顛倒,會導致陰血耗傷而出現健忘、脫發、月經不調等癥狀。此時要立刻調整作息,守護陰血;其次,可在睡前熱水泡腳,能夠引火歸元,促進睡眠;再次,可以將龍眼、紅棗、百合等配小麥熬粥,以養血助眠。
過勞耗氣
「生病起於過用」,只有勞逸適度,做到「形勞而不倦」,才能守住正氣,維持體內平衡狀態,達到健康長壽。
悲則氣消
《黃帝內經》認為,「悲則心系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榮衛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矣。」過度悲傷會導致心肺之氣消耗。在生活中,應當學會調暢情志,防止過悲傷氣,可運用《內經》五情相勝理論,「喜勝悲」,在人悲傷時,盡量用能調動喜悅情緒的事物緩解其悲傷,比如講講笑話,外出欣賞美景等,分散其注意力。
思慮傷神
過度思慮容易耗傷心神,導致心神失養,整日恍惚不寧。中醫認為,驚、恐能抑制思,平時適當放空自己,出去散散步,舒暢心情,多吃一些瓜類豆類等疏肝健脾的食物,對守神有一定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