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澳鹿頸村夕陽風光無限好-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界专刊 > 新风物

陰澳鹿頸村夕陽風光無限好

2015-06-25
来源:香港商报

   一條內灣海堤小路,分隔著天南地北的景象,一邊是北大嶼山快速公路和鐵路,汽車和火車源源不絕,另一邊是陰澳灣邊緣的鹿頸村,平房不足10間,長住民僅剩4人,走進其中,幾乎杳然無聲,只隱約聽到隆隆車聲。陰澳,曾經是商業場地,陰澳灣的平靜,成為儲存木材之地;那一排排浮木曾吸引不少遊人,也是影視取景場地。然而這些俱成過去,未來更可能走入「末路」,當局計劃在附近的倒扣灣填海,有村民指一旦填海,勢必影響周邊環境,她一定會離去!香港商報記者 鄭玉君

 
  木材不再在陰澳灣儲存
 
  從欣澳港鐵站海邊出口,沿海堤小路大約走20分鐘便到村口,這短短的路程,已盡見滄海桑田,海堤外的陰澳灣,豎立數十條木樁,遠處的臨時鐵皮屋及碼頭外有零星浮木。村口的路牌,原寫上鹿頸村之名,但不知為何全見不到,變成空白。由村口走至村民聚居點只需10分鐘。數算這次到訪,只看到2個村民,2個外籍傭工、3個做工程的工人及3個遊客。
 
  其中一名村民鄭婆婆正是安記青龍頭街渡鍾白安的太太。鹿頸村早年曾有街渡往來荃灣青龍頭,經營者就是安記,但2009年7月13日起停止服務。好客的鄭婆婆說,從前陰澳好受歡迎,街渡可坐70至80人,最厲害達百人。不過,後來木材不再在陰澳灣儲存,就直接運上大陸,「好多木廠走了,剩低鷲臨時搭鹢屋,木佬有時返啞煮飯釣魚。」
 
  85歲鄭婆婆留戀這家園
 
  十多廿年前的鹿頸村曾有百多人居住,但隨著木廠遷離及北大嶼山公路的興建,現在全島只剩下4名常住村民,鄭婆婆的丈夫亦早已搬往青衣居住,但她仍留戀這家園,「我18歲嫁來香港,住到而家85歲,呢度好環境,外邊咁熱,屋企仲好涼,舊年整親腳,住過一陣子樓,唔慣呀!」不過,她指離鹿頸村很近的倒扣灣若填海,「一定搞到烏煙瘴氣啦,鷲魚走曬,無得打魚。」她到時會遷走,返青衣住。
 
  其實陰澳連本身的名字也保不住。2005年,政府因應迪士尼樂園所屬公司的要求,將陰澳改為欣澳,鐵路陰澳站命名為欣澳站,其周邊地區名字也由陰變欣如陰澳灣變成欣澳灣,但有一些卻未變,新地名不但引起混亂,也引來爭議,因陰澳之名含有地理意涵,並非陰森詭異。
 
  陰澳變欣澳名字保不住
 
  政府的欣澳填海研究雖未獲立法會撥款進行,但看來事在必行,鹿頸村不知何年何月又再逢巨變。而目前村內的生活環境也不算好,沒有自來水供應,村民一向使用北大嶼山公路地底喉管輸送的山水。有關喉管於90年代興建北大嶼山公路時由相關部門鋪設,使用多年,去年底因日久耗損出現破裂。4名村民只依靠政府每周一次運送約1立方米食水,鄭婆婆說根本不夠用,荃灣民政事務處回覆查詢時表示,已聘請承辦商鋪設新輸水喉管,工程預計於本月下旬完工。
 
  村內公廁的環境亦十分嚇人,滿地黑蟻,亦沒有水供洗手。食物環境衛生署回應時解釋,因為沒有自來水供應,鹿頸村旱廁沒有加裝洗手盆設施。但該署聲稱已於旱廁放置兩個水桶,另外又為該旱廁提供每周不少於4次的潔淨服務,以保持旱廁清潔衛生。
 
  浮木鐵皮屋構成獨特景致
 
  雖然鹿頸村熱鬧風光不再,但她寧靜純樸的鄉村風貌仍有吸引力。陰澳灣岸邊的浮木與臨時搭建鐵皮屋,構成一幅獨特景致。若有時間,走過碼頭到北面的鹿頸灣,可見到一荒島名長索。這無人島要到潮退時候,經沙堤而達。長索無明顯路徑,一些體健遊人會選擇綑邊環島,並登上島上的燈塔。
 
  村的西面為陰仔灣,景色不俗,且有燒烤場,惟附近囤積大堆封口垃圾袋,蚊子十分多,不宜久留。
[责任编辑:邓煜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