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門耆宿德林長老圓寂-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文化东方 > 佛法活法

禪門耆宿德林長老圓寂

2015-06-29
来源:香港商報

  德林長老德相

  【香港商報網訊】2015年6月22日夏至日十九時許,揚州高旻寺德林長老圓寂,享年101歲。長老一生,傳承正法眼藏,修復祖師道場,精進勇猛,直下承當,今於末后一著,懸崖撒手,解脫生死,寂滅為樂。德林長老的百年人生充滿傳奇,30多年前,在眾人的邀請下,他憑藉一人之力,重建高旻寺,現在的高旻寺一不賣門票,二不賣香火,三不做經懺佛事,一心參禪,求明心見性,見性即是成佛。老和尚設計的高旻寺禪堂,能容納五百人跑香、坐香,被稱為「中國第一禪堂」。百歲德林老和尚圓寂,整個佛教界都在紀念他。

  不坐缸 不火化 不留肉身

  遠在臺灣的星雲大師委派工作人員給圓寂的德林長老送來了輓聯,以「功德圓滿」四字表達對德林長老的敬意和哀思。上款:德公長老示寂,下款:佛光山星雲四眾敬輓,輓聯中間寫著大大的「功德圓滿」四個黑色大字,黃緞上黑色大字顯得格外莊嚴。

  據名城揚州網報道,高旻寺「德林長老治喪委員會」對外發出訃告:中國佛教協會諮議委員會副主席、江蘇省佛教協會顧問、揚州市佛教協會名譽會長、揚州高旻禪寺中興寺主德林老和尚,於公元2015年6月22日(農歷乙未年五月初七日)18時58分在高旻寺自在示寂。世壽101歲,僧臘82年,戒臘81夏。謹定於公元2015年6月28日(農歷5月13日)上午9時於高旻寺舉行追思法會。6月23日18時58分之后,德林長老的法體將進行沐浴、換衣及安放。

  按佛家法事,僧人圓寂后,24小時內不得驚動或搬動肉身。佛法上說,人死后感識要進入一種無底洞,靈魂還在尸體旁縈回,還可以感覺到世人的一些行為,這時候,只能助念「阿彌陀佛」,助他修成正果,絕對不能動他的肉身。

  6月23日起,全球許多知名大德高僧、宗教團體將陸續前來弔唁,參加德林長老安葬法會。據悉,本次法會將由中國佛教協會主辦。6月24日九點讓大眾瞻仰,28日法體入塔,不荼毗。老和尚不坐缸、不火化也不留肉身,直接入塔,入塔后不再開啟。這是老和尚的遺願,就是要永祐高旻寺。目前,寺廟的相關活動正緊急展開。高旻寺常住將按老和尚在世時的囑咐:入寂后請49位比丘恭誦《大乘妙法蓮華經》49天。

  為續佛慧命作出卓越貢獻

  德林長老,名禪悟,河北豐潤人,1914年出生。19歲於高旻寺來果老和尚座下披剃出家,同年於寶華山隆昌律寺受具足戒,長老親炙來果老和尚教誨,長達二十餘年,耳提面命,朝夕悟研,盡得臨濟宗心傳,為臨濟正宗四十七世正胤。解放后在上海靜七茅蓬,1958年后進工廠參加勞動。1984年5月,德林長老回高旻寺銷假,繼任高旻寺第四十七代方丈,2005年退居。德老以重建祖庭為己任,扶剎竿於既倒,興伽藍於廢墟。以高年碩德,精心策劃,廣結善緣,先后建成大雄寶殿、禪堂、天中寶塔、水晶宮與大講堂等。大計宏圖,固為佛日增輝,亦為河山生色。德老秉承來果老和尚衣缽,弘揚祖風,整肅規約,唯倡參禪悟道,精進修持,僧眾和合,秩序井然,為各方信善所宗仰,來歸問法者不計其數。臨濟宗風,高揚遠播。

  高旻寺為歷史名剎,祖師道場。禪宗叢林向來禪風嚴峻,在高旻寺禪堂中連「眉毛一動都要依規矩」,尤其自清初天慧徹祖以來,龍象迭起,法脈綿延不絕。為中國禪宗之首要門庭,惠澤學人無數。在禪宗,素有「金山的腿子高旻的香」之說,近代最受世人矚目的兩位禪門泰斗虛雲老和尚、來果老和尚就是先后在高旻寺參禪大悟,親見本來面目。

  然而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寺院建設破壞殆盡。恢復此大道場之重任,則為德林老和尚承擔主持。長老慎重嚴謹地規劃,用心經營,使高旻的禪風興盛依舊,令同參高旻禪者能明宗旨、入正法,如今的禪堂——道海堂能容納五百餘人同時坐香、跑香,為續佛慧命作出了卓越貢獻。德林長老功德巍巍,化緣已畢,隨緣而去,願長老不舍眾生,乘願再來。

  德林長老簡介

  釋德林,法名禪悟,字德林。河北豐潤人,1915年出生。19歲在揚州高旻寺出家,蒙來果禪師授以臨濟心印,隨住高旻寺多年,1984年繼任高旻寺第四十七代方丈,2005年退居。

  德林老和尚被譽為禪門泰斗,20多年來致力重建文革毀壞的高旻寺,恢復坐香和打禪七制度,整肅禪規,重振宗風。每年從世界各地到高旻寺禪修者,數以千計。

  2008年2月28日至3月6日,老和尚曾赴港主持寶蓮禪寺禪七活動,在他的倡導下,寶蓮禪寺一改家風,允許女眾進入禪堂修行。

  德林長老語錄

  天底下的修行者皆為高旻寺的這支香而來。一支靜香總持無量法門,萬緣放下深參念佛是誰?

  高旻寺這個老祖道場,我們住在這個地方,那就有責任把這個寺廟看好,管理好,盡量能做點事就做點事。

  智慧就是代表眼睛的,行慧是代表腿的,假設一個人單單有眼睛沒了腿,他能走路嗎?必須又要有眼睛,又要有腿,這個在我們佛教里有一句成語,這個成語是怎麼說的呢?是目足兼備,方可以到清涼池,這個清涼池就是代表成佛的。

  佛法回答這個問題是:放不下,你就擔起走。對不對,這是個人自由。比如挑擔子,說放下放下,放不下,就挑起走。

[责任编辑:蒋璐]